跳至主要内容

重游克里特岛

 

时隔一年,我又来到了克里特岛。其实这里并不是我夏日假期的首选,毕竟世界这么大,我更想去探索新目的地。不过这次有幸获得家里长辈款待,帮我付了全程费用,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去年我是六月份来的,今年则是七月。别小看这一个月的差距,旺季游客增长许多。这次往返航班都遭遇延误,去程等了两个小时,回程等了三个小时。究其原因,克里特岛的机场太小了,承受不了旺季的客流量。这次回程时在伊拉克利翁机场的侯机经历简直是场噩梦,侯机厅每一个角落都挤满了人,我连个座位都找不到,热得一身汗,眼睁睁看着航班一次又一次推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克里特岛的人口不过六十万,每年的游客却有五百万。这次经历不由得让我反思过度旅游的问题,想着是不是应该去更小众的地点,至少应该避开旅游旺季。

我平时出门都住民宿或廉价酒店,这次则住进了五星级度假村,豪华到令我觉得有些荒谬好笑,让我联想到了美剧《白莲花度假村》。这里宽阔到如同字面意义的村庄,凌晨抵达酒店后,穿着亚麻衬衫的服务员开着高尔夫球车,穿过一排排建筑,把我送到房间。房间比我过去住的公寓还大,窗外就是大海。

第二天早起后,我穿过迷宫般的楼群,到了可以容纳数百人的自助餐厅,享受了丰盛的早餐。餐厅食物种类丰富,无论英式的香肠、豆子、培根,法式面包,美式麦片,地中海烤蔬菜,各式沙拉,能想像到的西式早餐几乎应有尽有。连鸡蛋都有好多种:煎蛋、炒蛋、煮蛋、焗蛋、蛋饼……总有一款合你口味。

饭后就是玩水时间。七月的克里特岛阳光充足,白天有三十多度,当然要下水凉快一下。度假村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泳池,还有海水清澈平静的私家海滩。这里不允许自带食物,按一下遮阳伞柱子上的「快乐」按钮就有年轻漂亮的姑娘送来酒水,价格不便宜就是了。这一切都很好,可我时不时会觉得自己好像处在一个虚假的气泡里。如果有人告诉我这里其实不是克里特岛,而是另外一个海滨城市的度假村,好像也说得通。

下午我要么出去逛逛,要么回房间读书。晚上就去附近的海滨小镇,吃当地的烤肉和海鲜。我注意到所有菜单都比去年贵了一两成,不确定是因为旺季涨价还是俄乌战争后的通货膨胀。

接下来聊一聊我走访的景点,首先是阿卡迪修道院。这座修道院位于雷西姆农东南部,位置比较偏僻,虽然是当地历史名胜,游客却并不多。这里四面被高墙环绕,如同一座堡垒。这座东正教修道院始建于十六世纪,是克里特岛的文化中心之一。一八六六年克里特岛掀起独立革命反抗奥斯曼帝国,阿卡迪修道院收留了上千名起义军和难民,被一万五千土耳其大军包围。尽管兵力悬殊,而且修道院内大部分是妇孺,勇敢的克里特人还是奋战到最后一刻,甚至采取极端手段,点燃火药桶与土耳其人同归于尽。阿卡迪修道院一战虽以起义军的失败告终,却激起了克里特人的斗志和国际舆论的同情,这里也成了纪念克里特独立的圣地。我近来读了几本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书,感觉巴尔干半岛国家的近代史几乎就是反抗奥斯曼帝国压迫的血泪史,土耳其人总是充当反派。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血雨腥风已不见踪影,只有庭院中一棵枯树还留着曾经的弹痕。炎炎夏日,这里依旧幽静凉爽,仿佛与俗世隔绝,猫咪们旁若无人地在回廊里打盹。如果能住在这里,安安静静地读读书写写字,肯定是不错的体验。这里还有数间展厅,可以欣赏到宗教画、手工制作的华美经书、镶嵌珠宝的十字架还有十九世纪的枪支弹药。

克里特岛上有许多钟乳石洞,我参观了其中的斯芬托尼洞。洞长一百多米,据说有八百万年的历史。世上奇特壮观的钟乳石洞太多了,这里相对而言就没什么特别,顺便看看还行,如果路太远就不太值。回来路上在一个小村庄吃晚饭,听到了一连串刺耳的枪声。服务员说这是当地婚礼的习俗,我真想劝他们不如放鞭炮。

假期临近结束时我才去了雷西姆农。这里像是小一号的哈尼亚,有十六世纪威尼斯统治时期的港口和城堡。我嫌这里太商业化,游客多、东西贵,不是很喜欢。

离开克里特岛前的最后一个下午,我终于去了克诺索斯宫。这是克里特岛上最著名的景点,在全希腊的知名度恐怕也仅次于雅典卫城。然而这处古迹很有争议性,甚至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看过克诺索斯照片的人,大概都记得红色的石柱和漂亮的壁画吧。我过去就很疑惑,明明有四千年的历史,怎么结构如此完整、色彩如此鲜艳呢?真相很令人遗憾,这里相当一部分「遗迹」是二十世纪人造的。整个故事很复杂,足够写一大本书了。简单来说,克诺索斯是由英国人阿瑟·埃文斯在二十世纪初发掘的(他获得发掘权的方法远非光明正大),当时考古学尚未成熟,他采用了非常激进的手段来「修复」遗址。他按照自己的大胆猜测和想象,用钢筋水泥重建了部分遗址,根据发掘出的碎片重新粉刷壁画,重新摆放文物的位置。根据现在的研究成果,埃文斯很多猜想都是错误的,他的「修复」实质上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们迄今仍对米诺斯文明知之甚少,这座克诺索斯宫大概压根就不是座宫殿,也和神话中的米诺斯王没什么关系。与此同时,埃文斯的贡献也不容否认,他让米诺斯文明闻名于世,也让克诺索斯宫免于风雨摧残,否则我们今天恐怕就看不到这处遗址了。所以他的名声好过托马斯·布鲁斯父子,克诺索斯宫的入口处依然摆放着他的胸像。明知道一半是假古迹,我参观时的心情比较复杂。尽管如此,这里是被遗忘的上古时代遥远文明的存在证据,走在废墟之间,我对逝去的古人抱有崇高的敬意。

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再来克里特岛,即使会来也肯定是许多年后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特色美食,克里特岛每一样都令人满意。不知为何,这里的中国游客很少,都更喜欢去圣托里尼。相信我,这座爱琴海第一大岛不容错过。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