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0的博文

读房龙的《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经典,我一直打算好好读一读。无奈其篇幅太长,文字生涩,我几次尝试都半途而废,只读完了旧约里的摩西五经和新约里的福音书。房龙是美国著名的历史通俗读物作家,这本《圣经的故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圣经》的内容,非常适合当代普通读者。房龙著作畅销百年,绝非浪得虚名。他自有一种特别的手法,将枯燥的内容讲的津津有味。读这本《圣经的故事》,我感觉房龙像是个热情、博学的朋友,将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 《圣经的故事》前面大半本的篇幅讲旧约,后面小半本讲新约。 简单说来,旧约是犹太民族古代文献的集合,包括了传说、历史、箴言、诗歌等等。 就像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旧约开头的故事也是在讲世界和人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上帝七天创世、创造亚当夏娃、人类偷吃禁果离开伊甸园、该隐杀害亚伯,人类在世上繁衍,之后有了诺亚方舟和巴别塔的故事。再接下来都是犹太民族的经历。 旧约的成书过程极其复杂,其中记载的犹太人历史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事实,一直存在争议。由于年代久远,亚伯拉罕、摩西这些人物就像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一样,很难说清真假。即便是近一些的记载,也与古埃及、古巴比伦的记述有差别。房龙申明:「我不是在写犹太人的历史,我不打算为他们辩护,也不攻击他们的动机。我只是重复一下他们对古代亚洲和非洲历史的看法。」 犹太人传说中的祖先是亚伯拉罕,他的子孙逃避饥荒迁徙到埃及。犹太人住在埃及的贫民窟,被埃及人奴役了几百年。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埃及,与耶和华立约,即是著名的十诫。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领导犹太人重回故乡迦南,建立犹太部落。犹太部落是个松散的联盟,共同的首领称为「士师」。后来以色列联合王国建成,先后有扫罗、大卫、所罗门三位国王。所罗门去世后南北分裂,相继被灭。以色列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统治,最后成为罗马帝国一个小省的一部分。 古今道德理念不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些故事往往过于残忍,常有违背人伦的内容,如手足相残、近亲通奸。哪怕是著名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品行也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士师参孙,他在婚礼玩猜谜游戏,之后「遇到一群无辜的腓力斯人,他杀了三十个人,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送给猜中谜语的客人当作奖品」。讲到大卫的故事,房龙写到「一旦涉及到他的个人生活,大卫的表现比他最糟糕的臣民,在卑劣与残忍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卫在逃亡时期「很像土匪头子,

读格雷厄姆·格林的《人性的因素》

  据格林所说,他写《人性的因素》是为了创作一本摆脱暴力俗套的间谍小说,呈现英国秘密情报工作的真实样貌。他笔下的情报人员跟007毫无关系,像普通人一样为了一份薪水朝九晚五。如果这本书早一点写出来,我或许会更尊敬这种尝试。可是《人性的因素》出版于一九七八年,那时007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已经去世十多年了,约翰·勒卡雷的名作、写实派间谍小说的代表《柏林谍影》也出版十多年了,这时再来标榜真实未免有点故作姿态。事实上,这本书读起来非常像是约翰·勒卡雷的小说。格林和勒卡雷都曾在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工作过,文风也比较相近,写出风格相似的小说倒也不出奇。 格林把自己的小说分成娱乐与严肃两类,后来渐渐不作区分,《人性的因素》就是两者混合。按照我的经验,这种主题太严肃的类型小说往往有点不伦不类,既不够娱乐,也不够严肃。就拿这本书来说吧,如果你期待读到紧张刺激的间谍故事,一定会大失所望。这本书采用了间谍小说中常见的「卧底」题材,故事一开始英国情报局发现情报泄漏,意识到内部有潜藏的双面间谍,之后展开了调查。格林并没有把双面间谍的身份作为悬念,很早便点明了主人公卡瑟尔就是双面间谍,前半本书都在描写卡瑟尔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态。卡瑟尔的同事戴维斯为人冒失,成了卡瑟尔的替罪羊,被情报局毒害。卡瑟尔本打算以此为契机结束间谍工作,这时却意外地收获了重要情报,将情报传递给苏联后他的身份曝光,随即逃到莫斯科,故事就这样结束了。除了结尾卡瑟尔逃亡时的一些小波折,整本书没有什么悬疑可言,情节发展一望即知。尽管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读起来还是难免有些不耐烦。尤其是前半本过于冗长,让我一度想要弃书。 我能理解作者的写作追求,他就是要让故事平淡化、去浪漫化。可是这样一来小说的情节转折太过草率,反倒伤害了故事的合理性。比方说双面间谍的嫌疑人有很多,不单卡瑟尔和戴维斯,他们的上司、办公室里的秘书们都有嫌疑,总该仔细调查一下吧。虽说戴维斯的行为举止太不稳重、动不动作出把文件带出办公室这种不合规定的事,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格林懒得写戏剧化的推理情节,让调查人员莫名其妙地认准了戴维斯就是间谍,一点都没怀疑卡瑟尔,英国情报局的智力水准未免太低下了。还有卡瑟尔身份曝光的过程,一般来讲总要有些逻辑推演,可是小说中让一个南非官员简单地依靠直觉就怀疑卡瑟尔有鬼;英国情报局信了这个「直觉」,就派人直接去询问卡瑟尔,一点都不担心会打草

读福楼拜的《三故事》

福楼拜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包法利夫人》是世所公认的小说艺术里程碑,我在十来岁时就读过。那时年纪实在太小,只是囫囵吞枣,没读出什么好处来,现在又不大有动力重读了。所以我一直觉得,太早读经典著作未必是好事,既体会不到精髓,又容易打消兴趣。这次读了他的《三故事》,我觉得这本书才是初读福楼拜最好的选择。 《三故事》顾名思义,书中收录了福楼拜的三个短篇故事。这是本薄薄的小书,不过七八万字而已。一个晚上读一篇,三天就读完了。这就是《三故事》的第一个好处了,篇幅短小不给读者太大压力。毕竟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大家生活节奏快。即便是勤于读书的人,看见大部头也得掂量一下,或望而生畏,或有心无力,最好只好敬而远之。这种小书无疑更容易读的下去。 这本书虽然短小,却能忠实、全面地反映福楼拜的艺术风格,这是第二个好处。卡尔维诺曾称颂这本书是福楼拜所有作品的精华。这三个故事的题材恰好对应了福楼拜的四部长篇小说:《圣朱利安传奇》是基督教传说,对应《圣安东尼的诱惑》;《淳朴的心》是现实主义小说,对应《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希罗迪娅》是历史小说,对应《萨朗波》。 《圣朱利安传奇》的故事颇似俄狄浦斯。朱利安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年轻人,沉迷打猎,有强烈的杀戮欲望。有一天打猎时遇到神明附体的公鹿,公鹿预言他将来会杀死自己的父母。为了避免预言成真,他逃离家乡,在遥远的国度成就一番事业。直到有一天,他年老的父母找到他,由于阴差阳错的误会被他意外杀死。悲伤和悔恨使得朱利安自我放逐,过着穷苦悲惨的生活。到此为止与俄狄浦斯的故事大同小异,尤其是逃避预言反而使预言成真这段情节。后半段则是典型的基督教圣徒故事,朱利安向麻风病人行善,麻风病人化成天使把他带到天堂。这个故事改编自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对于今人来说情节过于天真,值得欣赏的是福楼拜的精美叙述,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雅致浪漫。 《淳朴的心》是三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一篇,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佣不幸的一生。福楼拜是一个悲观厌世的人,喜欢揭露丑恶甚于歌颂美丽,过去读《包法利夫人》就觉得其中角色全都面目可憎,要么坏要么蠢。他追求客观写实的风格,将自己的态度隐藏起来,以至于让读者感到文字冷漠。《淳朴的心》可以算是一个例外,据说是福楼拜为了回应好友乔治·桑的期待,特意写了这么一篇表现人间美善的小说,对主人公投注了真挚的同情。 费莉西泰是个贫贱无知的女佣,脸庞削瘦,沉默

读钦努阿·阿契贝的《瓦解》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于1958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经典,是非洲各学校中的必读书,销量足有两千万册。我对非洲文学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期待。读完后稍微有些失望,觉得这本书虽然不算差,但还谈不上文学经典,此书的声望恐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以外的因素。 这本书篇幅不长,只有十万字左右。全书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一多半写的是尼日利亚伊博族村落的风俗;后面写的是英国殖民者入侵,使得当地传统社会土崩瓦解。 这本书内容十分松散,缺乏连贯的情节,章节间没有强烈的联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奥贡喀沃,许多情节都围绕他展开。但他并不是传统式的小说主人公,更像是一个起到串场作用的线索人物。由于情节和人物描写都很淡薄,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更像是一组主题相关的散文,村落风俗才是描写的重点。作者对笔下的人物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当他要写婚姻习俗时,就让主人公奥贡喀沃的朋友女儿出嫁;当他要写丧事时,就让村里的长老去世。这些事件都是孤立的,片段式的。比方说,在婚礼这章之前,读者根本不了解新娘子是何许人也;在婚礼过后,这位姑娘也就再也没出现过。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往往无法预测下一章会写到什么;放下书本,隔一阵子接着读时,回忆前一章写了什么也很费劲。现代文学中经常会淡化情节,许多作家特意追求一种散漫的效果。但我不觉得这本书的散漫是出于美学上的追求,而是感觉作者没有下功夫精雕细琢,把未经细心整理的写作材料一股脑地搬上来了。 所以,如果只是将《瓦解》当成小说来读会有些闷,让我坚持读完全书主要是出于人类学方面的兴趣。书中的情节发生于十九世纪末,但是书中描写的村庄更像是原始社会的部落。 当地的农作物种类单一,最重要的庄稼是木薯,木薯糊糊是当地人的主食。当地的环境恶劣,要么干旱要么暴雨,不适合农作物生长。耕种是辛苦的工作,要勤奋细心照料庄稼。村子中有牛、山羊和鸡,但是畜牧不成规模。书中提到鸡蛋是难得的好东西,可见当地物产的匮乏。 由于生产力低下,没有足够的物质积累,形成不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当地实在是太贫穷了,供养不起不劳动的有闲阶层,所以不存在统治阶级。原始社会中祭司起到很大作用,拥有特殊的地位,可是这个村里的女祭司只能算是「兼职」的,除了在从事祭司工作时会被神灵「附身」,其余时候和其他妇女一样劳动。村中并没有一个首领,而是众多有地位的长老共同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