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21的博文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节,所以

一半风趣一半说教:读阿兰·德波顿的《拥抱逝水年华》

  喜欢读书的人,恐怕都动过读《追忆逝水年华》的念头。无奈这部书实在太长、太难读,多数人都败下阵来。我也是失败者大军中的一员,过去十多年里只读完了头两卷。怀着天真但也并非毫无道理的想法,我读起了这本《拥抱逝水年华》:没准读完这本谈论普鲁斯特的书,我会重燃起挑战《追忆逝水年华》的斗志吧? 这是我第一次读阿兰·德波顿,不得不说他能成为畅销作家,确实有一番真本事。随笔这东西,好不好看基本全凭作者的个人魅力,而阿兰真的很会讨人喜欢。他的文字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轻松幽默,娓娓道来,就像是在和读者聊天。他博学多才,无论哲学、文学、建筑、绘画,什么话题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名言典故顺手拈来。如果生活中能有这样一位朋友,肯定是件乐事。 虽然我早知道普鲁斯特是个怪人,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他到底有多奇葩。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妈宝」。比方说,他晚上睡不着觉,就会给母亲写信,把信塞到母亲卧室门口。信上写着:「亲爱的小妈咪,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好给你写了个纸条,告诉你我一直在想你。」他年轻时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只知道在社交圈玩乐,花钱如流水,没做过任何正经工作,以至于母亲去世时还担心已经三十四岁的他无法自立。他比林妹妹还娇弱,总念叨着自己快要死了,可是除了哮喘和过敏,医生们也没看出他有什么大毛病。说句难听的,他所谓的病一半是臆想,一半是自己折腾出来的。他整天躺在床上,门窗紧闭,不运动、不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要么不吃饭、要么暴饮暴食。常年如此,身体再好的人也要被弄残了。 伟大的艺术家几乎都有些反常之处。正因为普鲁斯特的古怪,他才能写出《追忆逝水年华》这样的奇书。要不是他内向敏感,又怎么能不厌其烦地对生活最细小之处做出最细腻的分析,把一次失眠写成几十页呢?他不问世事,耽于回忆,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或许这样虚无病态的生活才启发他在小说中打破了时间的枷锁吧? 如果阿兰能把笔墨集中于普鲁斯特的生活轶事,或是品评《追忆逝水年华》,那么这会是一本不错的休闲读物。事实上,这本书的开头我确实读得很愉快。很可惜,《拥抱逝水年华》这个标题是译者的自由发挥,原版标题《普鲁斯特怎样改变你的生活》才揭露了此书的本质。这本书不是普鲁斯特的传记,不是《追忆逝水年华》的文学评论,而是,呃,一本励志书。书中那些普鲁斯特的趣事,最后都被阿兰总结成了做人的道理。 我最怕听别人讲大道理,向来对励志书敬而远之。这类书的两个毛病,阿兰一个都没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