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一半风趣一半说教:读阿兰·德波顿的《拥抱逝水年华》

 

喜欢读书的人,恐怕都动过读《追忆逝水年华》的念头。无奈这部书实在太长、太难读,多数人都败下阵来。我也是失败者大军中的一员,过去十多年里只读完了头两卷。怀着天真但也并非毫无道理的想法,我读起了这本《拥抱逝水年华》:没准读完这本谈论普鲁斯特的书,我会重燃起挑战《追忆逝水年华》的斗志吧?

这是我第一次读阿兰·德波顿,不得不说他能成为畅销作家,确实有一番真本事。随笔这东西,好不好看基本全凭作者的个人魅力,而阿兰真的很会讨人喜欢。他的文字风格让人感到亲切,轻松幽默,娓娓道来,就像是在和读者聊天。他博学多才,无论哲学、文学、建筑、绘画,什么话题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名言典故顺手拈来。如果生活中能有这样一位朋友,肯定是件乐事。

虽然我早知道普鲁斯特是个怪人,读完这本书才意识到他到底有多奇葩。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妈宝」。比方说,他晚上睡不着觉,就会给母亲写信,把信塞到母亲卧室门口。信上写着:「亲爱的小妈咪,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好给你写了个纸条,告诉你我一直在想你。」他年轻时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只知道在社交圈玩乐,花钱如流水,没做过任何正经工作,以至于母亲去世时还担心已经三十四岁的他无法自立。他比林妹妹还娇弱,总念叨着自己快要死了,可是除了哮喘和过敏,医生们也没看出他有什么大毛病。说句难听的,他所谓的病一半是臆想,一半是自己折腾出来的。他整天躺在床上,门窗紧闭,不运动、不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要么不吃饭、要么暴饮暴食。常年如此,身体再好的人也要被弄残了。

伟大的艺术家几乎都有些反常之处。正因为普鲁斯特的古怪,他才能写出《追忆逝水年华》这样的奇书。要不是他内向敏感,又怎么能不厌其烦地对生活最细小之处做出最细腻的分析,把一次失眠写成几十页呢?他不问世事,耽于回忆,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或许这样虚无病态的生活才启发他在小说中打破了时间的枷锁吧?

如果阿兰能把笔墨集中于普鲁斯特的生活轶事,或是品评《追忆逝水年华》,那么这会是一本不错的休闲读物。事实上,这本书的开头我确实读得很愉快。很可惜,《拥抱逝水年华》这个标题是译者的自由发挥,原版标题《普鲁斯特怎样改变你的生活》才揭露了此书的本质。这本书不是普鲁斯特的传记,不是《追忆逝水年华》的文学评论,而是,呃,一本励志书。书中那些普鲁斯特的趣事,最后都被阿兰总结成了做人的道理。

我最怕听别人讲大道理,向来对励志书敬而远之。这类书的两个毛病,阿兰一个都没躲掉。

一是老生常谈。大道理惹人厌,不是因为道理错了,而是没有新意。人人都听说过的老一套,何必再来费唇舌。书中每章的主题都可以用一句最俗套的话来概括:「人生短暂,珍惜当下」「吃一堑,长一智」「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尽信书不如无书」。亏得阿兰还是学哲学的,居然翻来覆去讲这些肤浅的观点。看到他一本正经地从《追忆逝水年华》中举例,说书中的厨娘弗朗索瓦丝没有见识却装作无所不知,做人要不耻下问,我简直觉得自己在读中学生作文。

二是强行拔高。这本书给人的印象是,似乎普鲁斯特随便打个哈欠都能被阿兰品读出一番人生深意来。普鲁斯特是伟大的小说家,但他自己的人生一团糟,绝对当不成人生导师。 生硬地从他的人生故事中总结出大道理来,反而降低了说服力,令人觉得无理取闹。而且有时干脆文过饰非,颠倒黑白。比如讲交友之道这一章,写到普鲁斯特总是肉麻地奉承朋友,给朋友送昂贵的礼物,而他内心里对这些朋友不屑一顾。这样虚伪的行为,阿兰居然大肆吹捧,还总结出「属友谊的归于友谊,属诚实的归于诚实」这种似是而非的道理来。靠漂亮话和金钱建立起来的不诚实的人际关系,根本算不上友谊。

在序言里,阿兰提到他立志写出能对人有所助益的书。可并非人人都是医生,也不是所有事都能开出药方。他有写幽默小品的天赋,却偏要穿插些扫兴的说教,实在令人遗憾。不过这倒是坚定了我读《追忆逝水年华》的决心(尽管不知要等到多少年后才能读完),经典还是要自己来读,没人给出一劳永逸的解释。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