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21的博文

怎样避免翻译腔:读余光中的《翻译乃大道》

  《翻译乃大道》收录了余光中二十余篇散文,如标题所示,主要谈翻译。 文学不分国界,世界文学经典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可是常人难以精通多门外语,欣赏外国文学主要依靠翻译。我从小喜欢外国文学,非常敬佩翻译家。长大后却发现,原来翻译工作待遇很差,文学翻译尤其廉价。这一现象的一大成因恐怕是误把翻译当成单纯的技术活,低估了翻译家的辛苦。 一名优秀的翻译家,既是学者,也是作者。 要读懂原文,不能只靠一本词典,还要理解原文的语境和典故。书中提到,赫胥黎的名作《Brave New World》,不识典故的人会错译成《勇敢的新世界》;其实这个标题出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名句,此处Brave应该译成「美好的」而非「勇敢的」。国内有过出名的误译事件,把蒋介石译成「常凯申」,闹出了大笑话。没有足够学识,搞翻译是误人子弟。 翻译是再创作。懂得原文意思了,还要恰当地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书中讲到诗歌翻译,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语法和韵律,不可能完全还原,译者要自己推敲斟酌,几乎是重写。即便是散文,同样要句斟字酌,挑选合适的词汇,调整句式与顺序。否则照搬原文,写出来就是生硬的翻译腔。所以一个好翻译,一定也是个好作者。 书中半数文章都谈到「中文西化」,也就是翻译腔的问题。这些对于汉语的思考,超出了翻译的范畴,实质上是探讨如何写好中文。 众所周知,现代白话文乃是五四运动之后才普及的,距今不过百年。这样短的历史,作为语言只好算作新生儿。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隔阂,古代文学经典难以直接消化。韩柳欧苏的文章,我们可以学习立意与布局,具体的遣词造句则无法直接借用。在西盛东衰的大背景下,白话文的不足,往往靠模仿西方外文来填补。西化中文有利有弊,确实有人能活用西式句法写出磅礴雄浑的文章来。可惜更多人是邯郸学步,人家的优点没学到,反倒学了一身毛病。书中列举了十多种毛病,大致可以分为滥用虚字、迂回抽象、硬套欧式语法这三类,接下来简要摘述。 滥用虚字 所谓虚字是指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如「关于」「的」「地」。适度使用虚字可以调节文字,充当文章的润滑剂,用滥了则会造成淤塞。 书中举例: 他讲了许多关于老李的往事。 这里「关于」根本没用,不如干脆说成: 他讲了许多老李的往事。 再比如「的」字,现代中文里「的」包办了各种作用,如形容词(美丽的,有趣的),判断词(对的,好的),从属词(他的,我的),形容子句(警察...

续·私房电影十选

  之前写过一篇《私房电影十选》,发到网上后,有些朋友很喜欢,鼓励我再写一篇续集。我想了想,上一篇刻意选择年代较近的影片,这次不如就都写老片吧,正好作为互补。以下十部电影都老过我,依照上映时间顺序排列。 《卡萨布兰卡》(美国,1942) 《卡萨布兰卡》的故事颇有武侠味。一个冷若冰霜、愤世嫉俗的男人,在异域开了一间酒吧。这酒吧是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黑白两道鱼龙混杂;不管你身份多高,多富有,到了这里就要服从这里的规矩。这男人开口讲话都是一股古龙味:「昨日过去太久,我已忘了做过什么。今夜太遥远,我不知自己会做什么,因为我从不做那么远的打算。」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心里唯一的伤口,自然是一个女人。这女人很美,看她一眼就明白,对于她身边的任何一个男人,她永远是故事的女主角。女人抛弃过男人,给他留下除不去的伤疤;多年后突然出现,居然开口就让他冒天大的险,而他居然答应了。经过一番生死冒险,两个相爱的人就此分别,相忘于江湖。异域风情、惊悚悬疑、感情纠葛,一样不缺,怎能不拍出好故事?男主演鲍嘉相貌普通,个子不高,微微驼背,却男人味十足,不靠脸一样帅死人。 《日落大道》(美国,1950) 《日落大道》是一个以「衰老」为主题的故事。美国文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文化,近乎病态地狂热追捧青春美貌。一位电影明星,往往年纪轻轻就达到人生巅峰,被鲜花与掌声围绕,享受到任凭谁也无法抵抗的虚荣;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接下来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一点一滴逝去。除非有大智慧,很少有人能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而不迷失自我。《日落大道》里的默片明星就因此而癫狂了,她贪婪地渴求青春、声誉和爱,那份扭曲的执著令人恐惧。片尾她走下楼梯那著名的一幕,简直像是一出恐怖片了。电影中不仅有讽刺,还有深切的同情,是一首献给默片时代的挽歌。这就使得此片很有一种佛教看透人间虚幻的思想情怀,这在西方电影里是不多见的。电影中另外一条故事线是落寞不得志的编剧,一步步放弃理想、委身于老女星,这是名利场中又一种典型悲剧。前几年莱恩·墨菲拍的迷你剧《宿敌:贝蒂与琼》与这部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推荐一看。 《七武士》(日本,1954) 《七武士》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就是七名武士受农民所托,抵抗山贼。假如写成小说,恐怕几页纸就讲完了。《七武士》好到可以当教材,用来教人怎么拍电影,不是因为剧情,而是由于精彩的影像叙事。《七武士》中大量段落完...

读叶圣陶的《怎样写作》

这本书收录了叶圣陶二十余篇教授写作技巧的文章,主要面向中学生和语文教师。话虽如此,书中讲述的技巧是通用的,一般人同样能从中获益。 书中收录文章时间跨度很大,最早的发表于一九一九年,最晚的则是一九六二年。显而易见,这不是一本组织严密的专著,文章内容多有重复。读完全书,可以把书中观点归纳为以下几项: 为什么写 :书中讲到两种心理动机。其一,人是社会动物,本能地想把自己的观点、感受告诉别人,而且希望传播得越广越好。身处信息时代,人人热衷于社交网络,吃饭旅游都要拍照分享,正是出于这种心态。其二,人喜欢创造,而写作正是最普遍、最便利的创作方式。此外,我还想添加一种实用的动机,就是记录。文字发明出来就是用于记录事实、辅助记忆。交流、创造、记录,这三点是最主要的写作动机。 写什么 :写有必要的,写自己喜欢的。正如作者所说:「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勉强写出来的东西是只能是模仿,复制了别人的感受和文字。写作要诚实,写出自己的话。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担心缺少独创性。人世间的思想情感大同小异,如果非要说前人没说过的话,岂非很快就无话可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当我们诚实表达内心感受,哪怕是雷同的想法,也总会有细微的差异,自然会保留独立性。写作最理想的状态是:思想情感在胸中酝酿积累,自然而然地想要写出来。可惜现实没那么美好,大家想必都在学校里受过折磨,被强迫写些无聊的学生作文。作者指出学校里定期命题作文是不得已的办法,是一种写作练习。教师应该观察、了解学生,拟定合适的题目,让学生可以有感而发。 动笔之前的准备 :作者指出:「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工夫。」一是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原材料,善于观察才有东西可写。二是锻炼逻辑思考能力,想得明白才能写得明白。思维严谨的人,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是有条有理。三是养成好的语言习惯,说话措辞恰当,合乎语法。平时多积累,这些准备工夫都做到家了,写好文章是水到渠成的事。 写作技巧 :书中写了很多具体的技巧,像是如何开头结尾、如何写叙事文等等。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词汇和文章组织。写作最基础的技巧就是如何选择适合的词,把自己心中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能心里想着「东」,写出来却成了「西」。再进一步,好文章不仅准确,而且鲜明、生动,对于每个字都做出近乎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