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续·私房电影十选

 

之前写过一篇《私房电影十选》,发到网上后,有些朋友很喜欢,鼓励我再写一篇续集。我想了想,上一篇刻意选择年代较近的影片,这次不如就都写老片吧,正好作为互补。以下十部电影都老过我,依照上映时间顺序排列。

《卡萨布兰卡》(美国,1942)

《卡萨布兰卡》的故事颇有武侠味。一个冷若冰霜、愤世嫉俗的男人,在异域开了一间酒吧。这酒吧是个自成一体的小世界,黑白两道鱼龙混杂;不管你身份多高,多富有,到了这里就要服从这里的规矩。这男人开口讲话都是一股古龙味:「昨日过去太久,我已忘了做过什么。今夜太遥远,我不知自己会做什么,因为我从不做那么远的打算。」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汉,心里唯一的伤口,自然是一个女人。这女人很美,看她一眼就明白,对于她身边的任何一个男人,她永远是故事的女主角。女人抛弃过男人,给他留下除不去的伤疤;多年后突然出现,居然开口就让他冒天大的险,而他居然答应了。经过一番生死冒险,两个相爱的人就此分别,相忘于江湖。异域风情、惊悚悬疑、感情纠葛,一样不缺,怎能不拍出好故事?男主演鲍嘉相貌普通,个子不高,微微驼背,却男人味十足,不靠脸一样帅死人。

《日落大道》(美国,1950)

《日落大道》是一个以「衰老」为主题的故事。美国文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文化,近乎病态地狂热追捧青春美貌。一位电影明星,往往年纪轻轻就达到人生巅峰,被鲜花与掌声围绕,享受到任凭谁也无法抵抗的虚荣;可是随着年龄增长,接下来就要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一点一滴逝去。除非有大智慧,很少有人能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而不迷失自我。《日落大道》里的默片明星就因此而癫狂了,她贪婪地渴求青春、声誉和爱,那份扭曲的执著令人恐惧。片尾她走下楼梯那著名的一幕,简直像是一出恐怖片了。电影中不仅有讽刺,还有深切的同情,是一首献给默片时代的挽歌。这就使得此片很有一种佛教看透人间虚幻的思想情怀,这在西方电影里是不多见的。电影中另外一条故事线是落寞不得志的编剧,一步步放弃理想、委身于老女星,这是名利场中又一种典型悲剧。前几年莱恩·墨菲拍的迷你剧《宿敌:贝蒂与琼》与这部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推荐一看。

《七武士》(日本,1954)

《七武士》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就是七名武士受农民所托,抵抗山贼。假如写成小说,恐怕几页纸就讲完了。《七武士》好到可以当教材,用来教人怎么拍电影,不是因为剧情,而是由于精彩的影像叙事。《七武士》中大量段落完全没有台词,直接把情景展现在观众眼前,让你自己去看。武士与山贼的恶战,场面调度无懈可击,繁而不乱。这样的电影,一定要一帧帧分析才能品出好处,文字说明有心无力。与《七武士》相比,国内那些台词啰哩啰嗦的影视作品大概只能算是广播剧。无法被文字浓缩,只有亲自去看才能体会其好处,我想这样的电影才配得上艺术二字。

《宾虚》(美国,1959)

《宾虚》是一电影史上屈指可数的史诗巨作,其气势之恢弘令人惊叹。我前些年重看了蓝光版,感慨片中的大场面放在今天仍然不过时。当年没有电脑特效,所有场景都是实拍。最著名的四轮马车大战那一段,十几分钟的戏足足用了三个月才拍好。看到这样壮观的视觉奇迹,我不得不对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人肃然起敬。除了精彩绝伦动作场面,这也是一部宗教色彩浓厚的影片。我并非基督徒,但同样被电影中耶稣的故事所打动,因为宽恕与仁爱是普世的精神。如果你喜欢《角斗士》《天国王朝》这样的历史大片,那绝对不能错过《宾虚》。

《阿拉伯的劳伦斯》(英国,1962)

大卫·里恩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他以荡气回肠的鸿篇巨制著称,片长动辄三四个小时。虽说电影好坏不取决于长短,但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有些故事一定要足够篇幅才能充分发挥。《阿拉伯的劳伦斯》讲述了一个残酷而又带有异国浪漫气息的战争传奇,片中最吸引人的是对主角劳伦斯的塑造。历史上那些创下丰功伟迹的英雄人物,是伟大的超人,还是命运的宠儿?电影中的劳伦斯无疑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同时他也爱出风头、喜欢哗众取宠,以至于一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真以为自己具有神力、无所不能了。他致力于阿拉伯民族解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却被政客出卖,终究是作了大英帝国的一颗棋子。历史上的劳伦斯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这部电影虽然并不完全符合史实,却真实刻画出了英雄人物的迷惘与无奈。

《黄金三镖客》(意大利,1966)

香港译作《独行侠决斗地狱门》,浓浓的邵氏武侠风。当年我在同一周看完镖客三部曲,同时打通《荒野大镖客:救赎》,过足了牛仔瘾。荒野大漠,一人一马,快意江湖,岂不快哉!当电影开场经典的口哨声响起,我的劲头立马就上来了。这部电影三个主角,一个负责耍帅,一个负责扮狠,一个负责搞笑。三人斗智斗勇,好戏叠出,在冒险夺宝之余,还穿插了一场悲情的战争大戏。最后三人坟场对决更是经典。

《教父》(美国,1972)

电影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伟大电影往往改编自二流小说。我读过《教父》原著,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感觉不过是本普通的通俗小说。而由此改编的《教父》电影前两集却被公认为电影艺术的巅峰。这是为什么?我认为,一部杰出的艺术作品,必然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形式的特色,比如文学中的修辞,电影中的表演。既然这优点与形式紧密连结,也就难以在改编为另一种形式时保留下来。无论一个摄影师如何努力,也都无法还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艺术美感;而无论文字多细致,也无法还原马龙·白兰度在《教父》开场的伟大表演。电影在改编小说时,往往只留下故事,而把文学艺术性都遗落了。所以重视故事情节的通俗小说反而更适合改编成电影。《教父》在摄影、表演、配乐等方方面面都近乎完美,把一个黑帮故事上升为史诗,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无愧为影史经典。

《骗中骗》(美国,1973)

这部电影在两岸三地的译名大相径庭,香港译作《老千计状元才》,台湾译作《刺激》,依我看还是大陆译名《骗中骗》更贴切些。这是一个行骗的故事,叙事稳扎稳打,干净利落,逐个小节向前推进:介绍人物、规划骗局、招兵买马、引人上套、实施骗局、出奇反转。正因为模式化,更考验编剧的功力,在套路里玩出花来。或许《骗中骗》没有太多艺术上的创新,但是足够巧妙好看。

《唐人街》(美国,1974)

《唐人街》的故事情节结构坚实,环环相扣。照着电影把故事记下来,几乎不用更改,就成了一本雷蒙德·钱德勒风格的好小说。《唐人街》的剧本被很多人认为是史上最佳。麦基那本著名的编剧教科书《故事》就总爱拿《唐人街》举例,视其为写作典范。《唐人街》由始至终一直保持着悬念,情节扑朔迷离;每次解决了一个疑问,却又引出更大的疑问;最后真相大白,,每处伏笔都发挥了作用。重看《唐人街》时我突然联想到了克苏鲁神话。主角从一件小事开始被卷入到神秘事件中,不自觉越陷越深,发掘出比预想中更庞大的邪恶。结尾也符合克苏鲁神话的惯例,带有一种虚无的宿命感,主角对邪恶无能为力。近年的美剧《真探》也是相同的风格,大概受到了《唐人街》的启发。

《办公室的故事》(苏联,1977)

作为一个中国八零后,我一直对苏联抱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我熟悉苏联冷笑话、古拉格群岛,知道老大哥的恐怖;另一方面,当我观赏苏联文艺作品时,又不自觉地被其中的宏大叙事和理想主义所吸引。不过这部《办公室的故事》一点都不宏大,是平凡人的爱情喜剧,恰恰扭转了我对苏联的刻板印象。男主角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人,戴着厚厚的眼镜,举止笨拙;他被老婆甩了,一个人照顾孩子。女主角是一个男人婆,不苟言笑,孤僻难相处,是男主角的顶头上司,男主角在她面前一直畏手畏脚。这两个人原本互相厌恶,没想到由于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居然起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最后成了情侣。这种故事其实很俗套,可是由于出色的情节设计和表演,从头到尾笑点不断,成了我最喜欢的喜剧片之一。


既然聊到了老片,不妨再说几句题外话。作为影迷,观影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少不了要看老片补课。那些影史上的经典名作,有些放在当下依然好看,另外一些恐怕就不容易吃得消了。相当多的名作是由于技术开创性而留名史册,比方说巴斯特·基顿开创了肢体喜剧表演风格,连成龙都是学他,他的《将军号》被公认为影史经典。然而对于今人来说,肯定还是成龙电影更好看。再比如《公民凯恩》是当年电影叙事、镜头、剪辑技术的集大成,被尊为最伟大的电影,可这并不代表它真的比其它所有电影都好。电影是大众娱乐,我不相信有什么电影非看不可。我选择这十部电影的方针偏重于「好看」,标题改成最适合新观众的老电影也说得通,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