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译名挑个刺:标题中的「浪漫小说」,更常用的说法是「言情小说」。这本书发表于八十年代,是最早研究言情小说的学术专著之一。我对言情小说没什么兴趣,压根没读过几本。但我知道言情小说是商业上最成功的小说类型,市场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作为一个喜欢阅读与写作的人,我觉得自己应该了解一些关于言情小说的基本常识。 这是一本学术味很强的书,读起来不是太轻松。比方说,书中动不动就出现这样的句子:「假若这个文类至关重要的生成母体就是读者对于它的理解,那么,我将试图确定,同样的叙事功能序列是否适用于这些文本中的每一部。」「经由与被视为『他者』的人建立关系而获得的独立自主和差异感,以及通过与一个和自我几难分辨的个体的结合来实现界限的消解和个体意识的消失。」有时会觉得文字绕来绕去,把很简单的事情说得很高深很麻烦。不过书中举了大量实例,只要耐心一点,不难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跨过表面的阅读门槛后,会发现学术著作的好处:干货多,逻辑性强,有创见。 由于原著出版时间太早,有些内容难免过时了,作者本人也在引言中对此表示遗憾。流行小说更新换代很快,这本书中讨论的历史言情小说(Bodice ripper,直译是「紧身胸衣撕裂者」,这个名字非常生动,不难想像书中都是些什么内容),在七十年代红极一时,不过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退流行了。一个当代的言情小说读者,恐怕根本没读过这本书里提到的那些老古董。尽管如此,人性是永恒不变的,书中对言情小说读者的分析依然具有价值。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没有直接谈言情小说,而是探讨美国书籍出版发行的变革历程。这一角度很巧妙,作者确实独有见地。书籍拥有文化与商品的双重属性。在出版业发展初期,无疑更重视文化,只服务于少数文人雅士。随着普通民众识字率上升,印刷技术、销售渠道的发展,书商可以将海量廉价书籍卖给消费者,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商业的本质是牟利,资本家并不在乎书籍的质量,重点是能赚多少钱,卖一本书和卖一罐豆子、一块肥皂没有区别。然而每一本书都是独特的,如何才能像豆子、肥皂一样保持稳定持久的销量呢?答案就是类型小说,打造内容、风格统一的品牌丛书,培养出固定的读者群,侦探小说、科幻小说、西部小说就是这样诞生的。 书中提到:「海西(禾林出版社的推销员)无视出版业的传统智慧,于1971年开始着手证明,完全可以像销售其他任何一种商品那样销售书籍。他指出,在策划促销宣传活动时,产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