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文人意淫:读刘鹗的《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这本书,读过的人未必很多,可是大家一般都听说过。这一是因为鲁迅将其归类为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并称为「四大谴责小说」;二是因为国内中学语文课本从中节选了一段王小玉说书,所以都有印象。

谈到中国古典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和散文,小说就不太行。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十来部耳熟能详的佳作,剩下的都很乏味。古代小说是文学末流,作者和读者都不怎么认真,成就自然有限。就拿《老残游记》来说,虽然名声在外,几乎被当成一部古典名著,其实算不上多么好的小说。

《老残游记》的亮点全在文字上。作者笔力相当了得,写得一手好文章。王小玉说书这一段以文字写声音,历来为人称赞。书中写景色也是一绝,写湖,写泉,写山,把山东的好景色都写进去了。这些语文课本里都有,我就不多说了。书里的人物对话也很生动,我摘一段第十三回翠环讲嫖客写诗:

「我在二十里铺的时候,过往客人见的很多,也常有题诗在墙上的,我最喜欢请他们讲给我听。听来听去,大约不过两个意思:体面些的人总无非说自己才气怎么大,天下人都不认识他;次一等的人呢,就无非说那个姐儿长的怎么好,同他怎么样的恩爱。……那些说姐儿们长得好的,无非却是我们眼面前的几个人,有的连鼻子眼睛还没有长的周全呢,他们不是比他西施,就是比他王嫱;不是说他沉鱼落雁,就是说他闭月羞花。王嫱俺不知道他老是谁,有人说,就是昭君娘娘。我想,昭君娘娘跟那西施娘娘难道都是这种乏样子吗?一定靠不住了。至于说姐儿怎样跟他好,恩情怎样重,我有一回发了傻性子,去问了问,那个姐儿说:『他住了一夜就麻烦了一夜。天明问他要讨个两数银子的体己,他就抹下脸来,直着脖儿梗乱嚷说:我正账昨儿晚上就开发了,还要什么体己钱!』……再三央告着,他给了二百钱,一个小串子,望地下一摔,还要撅着嘴说:『你们这些强盗婊子,真不是东西!混帐忘八旦!』你想有恩情没有?因此,我想,做诗这件事是很没有意思的,不过造些谣言罢了。」

这一段十分口语化,真像是人物在你面前讲话,用词、语气都符合人物特点。白话文运动之后那些民国小说,多数还写不了这么自然。

夸完了该批评了。《老残游记》是我读过的结构最散漫的小说,作者完全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内容大杂烩到近乎无厘头,情节又无聊。书中一会儿写山水,一会儿写官场;东插一段议论水利河道,西来一段闲谈三教合一;老残时而当神医,时而扮侦探。续集还变成幻想故事了,老残去阴曹地府逛了一圈。偶尔有些漂亮文字,全被那些乱七八糟的内容冲淡了,搞不清作者到底想写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写小说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不是光有文采就能写好的。要把小说当成艺术品,反复修改打磨,像《红楼梦》那样「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能写出杰作。可是在中国古代,文人写小说只是件消遣而已,甚至于有损颜面,只肯用笔名写。《老残游记》原署名「鸿都百炼生」,作者去世后十来年才知道原来是刘鹗。古时没有版权法,小说作者的收入大概也有限。刘鹗做过实业,肯定不差这点小钱。匿名创作游戏文字,写作动机无非就是排遣烦闷、自娱自乐,最后难逃「意淫」二字。作者化身老残,在小说中寻求自我满足,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针砭时弊。既然是所谓的谴责小说,自然少不了揭发社会黑暗面。书中用很大篇幅写了两个酷吏,玉贤和刚弼。这两个人表面上是清官,实际上刚愎自用、手段残忍,把折磨老百姓当成赚取名声、升官发财的手段。问题是书中的批判流于表面,书中屈打成招的故事不比杂志小报上的社会新闻强多少。书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有良心的文人向大官求助,纯属空想。顺便一提,书中无人不佩服老残,给他送吃送喝,求着他出山当官;老残还要扮世外高人,明明爱打抱不平,可是偏偏不肯当官,得了便宜又卖乖。

二是炫耀才学。旧时文人没有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有机会自然要高谈阔论,展现自己的本事。书中老残简直是盖世奇才,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没有他不会的。他医术如神,药到病除;懂水利,会治水;能写诗,会谈经论道;交友广泛,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心思巧妙,能设局断案。网络小说中的杰克苏男主角也不过如此吧?另外,书中借黄龙子之口,评判「北拳南革」,观点荒谬绝伦,扯些什么阴阳八卦,简直可笑。

三是红颜知己。旧时文人爱寻花问柳,又要摆高姿态,把妓女都写成奇女子,要么就是等着他们拯救的可怜人,仿佛嫖妓不是为色,反倒是寻找人生知己、解救苍生。书中几个主要女性角色都不是良家妇女。申子平在山中遇到奇女子玙姑,完全是聊斋里狐妖女鬼的写法。营救翠环这段,想必令喜欢劝妓女从良的道学家很满足,末了翠环嫁给老残,老残还要不情不愿,好一个不爱女色的正人君子。续集里冒出来卖身陪笑的尼姑,情节就更荒唐了。老残下地府时,更有一番神论:

「若良家妇女,自己丈夫眠花宿柳,自己不能以贤德感化,令丈夫回心,却极口咒骂妓女,并咒骂丈夫;在被骂的一边,却消了许多罪,减去受苦的年限。如应该受十年苦的,被人咒骂得多,就减作九年或八年不等。而咒骂人的,一面咒骂得多了,阴律应判其来生投生妓女,一度亦受种种苦恼,以消其极口咒骂之罪。」

如此说来,丈夫嫖妓,妻子反倒有错,是「不能以贤德感化」;如果骂丈夫、妓女,来世就当妓女受罪。书中德夫人见到当暗娼的尼姑,第一反应居然是帮丈夫纳妾,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希望自己的老婆也这样懂事呢?

总而言之,全书值得一看的不过是几段写景状物,摘出来算是不错的小品文。故事情节逃不出旧小说的常见套路,论生动曲折远不如三言二拍。作者受时代局限,观点陈腐过时,不值一哂。对于喜欢王小玉说书的读者,我提醒一下这一段与上下文无关,其实是一段突兀的闲笔,没必要因此而好奇去读《老残游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