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天下第一畅销天后的狗血肥皂剧:读丹尼尔·斯蒂尔的《避风港》

 

全世界最畅销的当代作家是谁?估计很多人都会猜斯蒂芬·金或者J·K·罗琳。按照维基百科,这一殊荣属于丹尼尔·斯蒂尔,她迄今写了190本书,总销量超过八亿册。是的,你没看错,八亿册,几乎相当于斯蒂芬·金和J·K·罗琳两个人加起来的总销量。而且尽管已经七十四岁高龄,她依然每年出版六七本书,高产到吓人,以至于她要在官网发文澄清自己并没有影子写手在背后捉刀。

我对她久仰大名,却一直没读过她的书,因为她的创作以言情小说为主。我总有难以摆脱的偏见,以为言情小说都是写给女性读者看的,并且文学水准普遍不太高。这次我终于起了好奇,找了本她的书来读,暗暗希望能打破我的旧认知。

她的书实在太多,我搞不清应该从哪本读起。最后我参考了书评网站Goodreads,在这个网站上她最受欢迎的书就是这本《避风港》(原名Safe Harbour,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以下提到的人名和引用都是我自己随手翻译的)。《避风港》在Goodreads上有超过两万个评价,评分超过四分,算是广受读者欢迎了。这本书出版于2003年,处于丹尼尔·斯蒂尔写作生涯的中后期,属于她成熟阶段的书,在风格和技巧方面也应该有一定代表性。

既然是畅销作家的代表作,我自然抱有相当的期待。对于通俗小说不强求文学水平,起码在娱乐性上会有一定的保障吧?结果让我极其傻眼,这本书几乎从头烂到尾,完全是业余素人的水平,换个作者名字恐怕都无法出版。

我刚读了个开头,就觉得作者的文笔不太对劲。我的英文水平一般,英文书一般都是在Kindle上买电子版,以便于查词典。可是这本书的用词和句式都特别简单,读起来毫无难度。我不反对朴实的写法,但是这本书真的没有任何修辞可言,全是干巴巴的日常大白话,令我不由得怀疑丹尼尔·斯蒂尔对自己书迷的定位。我看了几篇欧美读者的评论,也都在吐嘈这本书的英语是小学四年级水平。总之如果你对文字质量要求比较高,读这本书会索然无味。

当然通俗小说最重要的还是人物和故事,接下来我就简单归纳一下这本书写了什么吧。

女主人公叫奥菲丽娅,是个单亲妈妈,和十一岁的女儿皮普一同生活。奥菲丽娅的丈夫和儿子都在一场飞机事故中去世,她沉浸于悲痛中,如同行尸走肉,连自己的女儿都照顾不好,甚至反过来被女儿照顾。皮普某天散步时偶然遇到了在海边写生的男主人公马特。马特的前妻与他最好的朋友出轨,离婚后她还把两个孩子都带到新西兰,并阻挠马特和孩子们的联系,让孩子们误以为自己被父亲抛弃了。非常俗套地,奥菲丽娅一开始误会了马特,以为他接触皮普是有不良企图,可是几页过后两人就成了今生知己。

顺便一提,既然是言情小说,角色们自然不能免俗,一个比一个漂亮。奥菲丽娅美艳惊人,还是法裔,自带异国浪漫情调;皮普是个古典油画里走出来的小天使,漂亮又懂事,还带着条狗,小孩和狗一起贩卖可爱,不怕读者不买帐;马特英俊潇洒,有男子气概,又有浪漫气质,而且特别有钱。书中马特可怜兮兮地自白,说自己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没有工作,只有一大笔钱;这明明是钻石单身汉的模板,言情小说里中年女性的意淫对象,却说的好像多悲惨一样。

前面这两段话可以概括大半本书的内容了。《避风港》是我读过的最空洞的小说,前半本书都在注水,几页就能写明白的事硬生生写成了一两百页。每章的内容就是奥菲丽娅很伤心,很疲惫,去互助小组倾诉苦恼,晚饭不知道做什么,自己不想吃可是要给皮普做饭。我不明白丹尼尔·斯蒂尔为什么对吃饭有这样大的热情,每章都要写到批萨和三明治,就怕读者忘了奥菲丽娅伤心到没有食欲。

小说写作有条众所周知的原则:「用演的,不要用说的!(Show,don’t tell)」丹尼尔·斯蒂尔的写法完全是反面教材,所有内容都是用说的,而且冗长重复,翻来覆去写些车轱辘话,好像生怕读者看不明白自己想说什么,或者是忘了前一段刚刚提到的事。对于没有患健忘症的读者,读这本书真是场折磨。

全书三分之二过后,也许是丹尼尔·斯蒂尔意识到自己的小说太无聊了,开始疯狂撒狗血。奥菲丽娅突然翻出一封旧信,发现自己老公生前和她最好的闺蜜搞外遇,闺蜜还生下了两人的孩子;马特的邪恶前妻想要跟他重修旧好;奥菲丽娅做义工时被瘾君子枪击,进了急诊室。最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闺蜜得癌症死了;坏前妻灰溜溜地走了;马特和他的孩子们合好;奥菲丽娅大难不死,和马特结婚,还领养了闺蜜的孩子。整本书就在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结束了。

《避风港》前半本冗长乏味,后半本狗血烂俗,合起来五毒俱全,是我近十年来读过的最糟糕的小说。我不禁纳闷,到底是哪些人这样爱看丹尼尔·斯蒂尔的小说,居然让她成了天下第一的畅销天后。读完这本书,好处是增强了我的写作自信心,意识到畅销作家也不过如此;坏处是加强了我对言情小说的偏见,越发提不起兴趣了。

我查了查丹尼尔·斯蒂尔的生平,写《避风港》时她已经离过五次婚,有过一个得躁郁症的儿子,他年纪轻轻就服药过量而死。按说离婚、丧子都是她的切肤之痛,应该深有感触,可是书中的感情描写却非常空洞。以她的收入和名气,早就不需要为了钱而写作了,在她的书中我却看不到一丁点对理想的追求。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她就是喜欢写这样的书。呜呼,有人爱写,有人爱看,各取所需,岂不乐哉。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