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


一九八七年,叶嘉莹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讲解唐宋词,这本《唐宋词十七讲》就是根据讲稿整理而成。我看到一些评论说这本书内容太浅,没有系统的理论,感觉像是语文老师讲课。要论内容精深,固然有很多更出色的专著,但是现在大众都不爱读古诗词了,这样一本低门槛的普及读物自有其价值,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不过讲课与写作是两码事,这本书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因为是讲稿,文字过于口语化,一方面浅显易懂,读起来亲切;另一方面不够简洁,重复啰嗦,而且结构组织松散,经常跑题。

读这本书很考验耐心,同样的例子举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每章都要重复引用一次张惠言、王国维的话,看到后面难免生厌。最后三章的题目是王沂孙,实际上大半部分都在重复之前讲过的内容。这大概是因为讲座分别在三个城市举办,每次的观众都不一样,需要重新介绍、铺垫。但在整理成书时居然原样照搬,实在令人遗憾。这本书很需要一个好编辑,重新编排整理。

这本书从晚唐五代一直讲到南宋,以温庭筠、李煜、柳永、苏轼、辛弃疾、姜夔等十多个词人为代表,梳理了词的发展脉络,阐述词如何从歌宴酒席上的唱词发展成别具一格的文学形式。不过这本书以赏析为主,在文学史方面的介绍只是点到为止,甚至没有讲李清照。

词的特色是什么?与诗有何区别?书中引用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一段话:「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要眇宜修」出自《楚辞》,意思是修饰性的精巧的美。词是要唱出来的,注重节奏韵律,比诗更精巧纤细,以柔婉为正宗。中国的诗有「载道」的传统,所谓「诗言志」,重视思想内容。而词是唯美的艺术,突破了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的限制,韵味悠长。所以苏轼的豪放词好虽好,却有违词之本色,李清照就批评他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书中指出苏辛最好的词同样具有曲折幽微之美,单写些豪言壮志就落了下乘。

词的内容题材是比较狭窄的,无外乎闺怨相思、伤春悲秋。要怎样欣赏词,从小词中得到审美趣味呢?作者主要从「比」与「兴」这两个角度出发。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手法。比就是比喻,以乙物喻甲物。书中引用张惠言的话,说词这种文学形式,是可以表现「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比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美人梳妆;可是按照张惠言的说法,这首词里美人是比喻贤人君子,美人的孤独寂寞是写郁郁不得志。可温庭筠明明不是屈原那样品格高尚的人,说不定就是想写美女呢?作者接着又引用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简单说就是所谓的「作者已死」,即使作者没有那个意思,读者也可以自由诠释。作者还继续引用语言学上的理论,「语码」可以导致「联想」。简单来说,就是中国文学一直有用美人比喻君子的传统,哪怕温庭筠真的没那个意思,读者看到「懒起画蛾眉」,联想到屈原写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就衍生出额外的意思了。按照同样的说法,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王沂孙那些晦涩难懂的咏物词,也都是托物言志。

我个人是很反感这种解读的。首先,那些引申出来的意思不过是政治讽刺、怀才不遇这类俗套,不是什么深刻高明的思想,并没有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其次,这种解读方法把文学欣赏变成了猜谜,好似那些索引派把《红楼梦》理解成反清复明,实在是站在艺术的对立面。

兴就是先写一样事物,再咏叹由此激发出的情感。比如看到花落,再感叹生命的凋零,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联想。王国维正是用这种感发的方式来欣赏词。所以他在《人间词话》里说南唐中主李璟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而李煜的词「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作者在序言中也写道:「我在讲授诸家之作品时,所冀望能传达出来的一种感发的力量。本来我对诗歌的评赏,一向就主张应该以其所传达出来的感发生命之有无、多少、大小、厚薄为衡量其高下之标准。」文学能打动人,靠的就是人性共通的情感,我更赞同这样的欣赏角度。

人的情感是微妙的,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硬用理性去分析是件煞风景的事。像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完了自能体会出一种美感。书中长篇大论去解读,反倒破坏了意境。讲解诗歌到底要讲到什么程度,是件值得仔细揣摩的事。

这本书主要适合初学者,激发普罗大众对古诗词的兴趣。有能力者不如直接去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