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我,克劳狄乌斯》是因为美国现代图书公司评选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这本书排名第十四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排名不好太当真。不过,既然能在知名出版社众多编辑的评选中超过《到灯塔去》《心是孤独的猎手》《我弥留之际》《蝇王》《太阳照常升起》等名作而排到这么高的位置,必有其独到之处。后来我又看到乔治·R·R·马丁的推荐,他盛赞这本小说以及BBC七十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我起了好奇心,连着把《我,克劳狄乌斯》和续集《克劳狄乌斯神》都读完了。
克劳狄乌斯是罗马帝国第四任皇帝。这两本书假托成克劳狄乌斯的回忆录,讲述了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历史。我的历史知识不足,无法鉴别书中哪些情节是史实,哪些是虚构。不过我可以保证这是套精彩的小说。
作者最成功的策略是选取了巧妙的叙事视角。整套书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天然地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的距离;再加上作者自然晓畅的文字风格,仿佛真的是克劳狄乌斯向读者娓娓道来。第一人称也有缺点,不过都被作者有技巧地避过了。第一个缺点是叙事效率低,为了纠正这一缺点,作者有时让克劳狄乌斯成了全知全能的叙事者:既然克劳狄乌斯是在晚年写回忆录,知道所有事件的前因后果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二个缺点则是客观性差,说到叙事者自己身上的事难免感觉有些虚假,要么像是假意自谦,要么成了自吹自擂。而《我,克劳狄乌斯》的高明之处在于,克劳狄乌斯并非真正的主角,他是一个(涉身其中的)旁观者。这种一只脚在故事里,一只脚在故事外的第一人称叙事,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毛姆的小说。(续集里克劳狄乌斯成了主角,导致故事趣味下降,这个后面再细说。)
如果要为《我,克劳狄乌斯》寻找一个主题,不妨说这本书「揭露了君主制的丑恶」。绝对的权力是世上最大的诱惑,这诱惑可以轻易地毁灭人性,把人变成怪物。
这本书的头号角色是克劳狄乌斯的祖母莉薇娅,她是天生的野心家,擅长阴谋诡计,无恶不做。来欣赏一下她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的赫赫战功吧!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克劳狄乌斯的祖父,她怂恿他自立为帝,被拒绝之后就开始勾引奥古斯都。她陷害奥古斯都的妻子,成功嫁给了奥古斯都,之后又毒死自己的前夫。在一场内战之后,奥古斯都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而莉薇娅则统治着奥古斯都。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她选定自己的儿子提贝里乌斯作为下一任皇帝,为此她接连毒杀、流放了奥古斯都的子女,甚至将她自己的小儿子德鲁苏斯都毒死了。大功告成后她又毒死了奥古斯都。提贝里乌斯当上皇帝后,两人因争夺权力起了争执,莉薇娅又开始处心积虑地对付提贝里乌斯,安排曾孙卡利古拉当皇帝。她的一生可谓「战斗的一生」,至死方休,把整个家族搞到七零八碎。
莉薇娅年老去世后,接下来的主角是卡利古拉。这位遗臭万年的罗马暴君完美地证明了君主制最大的弱点:坏人当上皇帝怎么办?卡利古拉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疯子,好色荒淫、残酷冷血,他的统治如同一场瘟疫。在位三年后,卡利古拉被刺死。
克劳狄乌斯身体残疾、口吃,被家人当成弱智,没有任何地位。正因为与世无争,他反而侥幸活过了一场场权力斗争。在整个家族自相残杀、几乎家破人亡之后,硕果仅存的克劳狄乌斯意外地被推举成了皇帝。
续集《克劳狄乌斯神》紧接着前一本的剧情,讲述克劳狄乌斯执政时期的故事。与前一本书中的疯狂人物相比,克劳狄乌斯太正常了,太通情达理,导致故事趣味性下降。这本书的主要篇幅都在讲克劳狄乌斯的文功武治,不少段落都有冗长之嫌。估计是考虑到这一点,作者硬生生地插入了一段犹太国王希罗德的故事。希罗德是个厚颜无耻的政治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颇有传奇性。这段故事很有意思,可是与主线故事割裂开了,破坏了小说的结构。
另一个问题是没有把握好历史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书中角色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人生轨迹已经确定了。作者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塑造人物,一不小心过于自由发挥,使人物性格偏离轨迹,导致最后无法对历史事件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了。克劳狄乌斯晚年与自己的侄女小阿格里皮娜结婚,最后被她害死。可是作者之前把克劳狄乌斯塑造的太理性了,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克劳狄乌斯会选择违背人伦的婚姻,更何况书中他清楚知道小阿格里皮娜是如同莉薇娅转世的坏胚。还有克劳狄乌斯被小阿格里皮娜害死那段,反倒像是他心灰意冷想要自杀。
读完全书之后,我明白了乔治·R·R·马丁为什么喜欢这套书。《冰与火之歌》中的权力斗争几乎是这两本书的翻版,人物形象也都一脉相承。对罗马历史有兴趣,或是喜欢看宫斗的,都可以去读一读。不过有些内容实在阴暗,没完没了的人性丑恶令人不快,使我不想重读。续集毛病不少,不如前一本好看。如果时间不多,只看《我,克劳狄乌斯》就足够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