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罗伯特·格雷夫斯的《我,克劳狄乌斯》及其续集

 

第一次听说《我,克劳狄乌斯》是因为美国现代图书公司评选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这本书排名第十四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排名不好太当真。不过,既然能在知名出版社众多编辑的评选中超过《到灯塔去》《心是孤独的猎手》《我弥留之际》《蝇王》《太阳照常升起》等名作而排到这么高的位置,必有其独到之处。后来我又看到乔治·R·R·马丁的推荐,他盛赞这本小说以及BBC七十年代改编的电视剧版。我起了好奇心,连着把《我,克劳狄乌斯》和续集《克劳狄乌斯神》都读完了。

克劳狄乌斯是罗马帝国第四任皇帝。这两本书假托成克劳狄乌斯的回忆录,讲述了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历史。我的历史知识不足,无法鉴别书中哪些情节是史实,哪些是虚构。不过我可以保证这是套精彩的小说。

作者最成功的策略是选取了巧妙的叙事视角。整套书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天然地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的距离;再加上作者自然晓畅的文字风格,仿佛真的是克劳狄乌斯向读者娓娓道来。第一人称也有缺点,不过都被作者有技巧地避过了。第一个缺点是叙事效率低,为了纠正这一缺点,作者有时让克劳狄乌斯成了全知全能的叙事者:既然克劳狄乌斯是在晚年写回忆录,知道所有事件的前因后果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二个缺点则是客观性差,说到叙事者自己身上的事难免感觉有些虚假,要么像是假意自谦,要么成了自吹自擂。而《我,克劳狄乌斯》的高明之处在于,克劳狄乌斯并非真正的主角,他是一个(涉身其中的)旁观者。这种一只脚在故事里,一只脚在故事外的第一人称叙事,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毛姆的小说。(续集里克劳狄乌斯成了主角,导致故事趣味下降,这个后面再细说。)

如果要为《我,克劳狄乌斯》寻找一个主题,不妨说这本书「揭露了君主制的丑恶」。绝对的权力是世上最大的诱惑,这诱惑可以轻易地毁灭人性,把人变成怪物。

这本书的头号角色是克劳狄乌斯的祖母莉薇娅,她是天生的野心家,擅长阴谋诡计,无恶不做。来欣赏一下她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的赫赫战功吧!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克劳狄乌斯的祖父,她怂恿他自立为帝,被拒绝之后就开始勾引奥古斯都。她陷害奥古斯都的妻子,成功嫁给了奥古斯都,之后又毒死自己的前夫。在一场内战之后,奥古斯都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而莉薇娅则统治着奥古斯都。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她选定自己的儿子提贝里乌斯作为下一任皇帝,为此她接连毒杀、流放了奥古斯都的子女,甚至将她自己的小儿子德鲁苏斯都毒死了。大功告成后她又毒死了奥古斯都。提贝里乌斯当上皇帝后,两人因争夺权力起了争执,莉薇娅又开始处心积虑地对付提贝里乌斯,安排曾孙卡利古拉当皇帝。她的一生可谓「战斗的一生」,至死方休,把整个家族搞到七零八碎。

莉薇娅年老去世后,接下来的主角是卡利古拉。这位遗臭万年的罗马暴君完美地证明了君主制最大的弱点:坏人当上皇帝怎么办?卡利古拉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疯子,好色荒淫、残酷冷血,他的统治如同一场瘟疫。在位三年后,卡利古拉被刺死。

克劳狄乌斯身体残疾、口吃,被家人当成弱智,没有任何地位。正因为与世无争,他反而侥幸活过了一场场权力斗争。在整个家族自相残杀、几乎家破人亡之后,硕果仅存的克劳狄乌斯意外地被推举成了皇帝。

续集《克劳狄乌斯神》紧接着前一本的剧情,讲述克劳狄乌斯执政时期的故事。与前一本书中的疯狂人物相比,克劳狄乌斯太正常了,太通情达理,导致故事趣味性下降。这本书的主要篇幅都在讲克劳狄乌斯的文功武治,不少段落都有冗长之嫌。估计是考虑到这一点,作者硬生生地插入了一段犹太国王希罗德的故事。希罗德是个厚颜无耻的政治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颇有传奇性。这段故事很有意思,可是与主线故事割裂开了,破坏了小说的结构。

另一个问题是没有把握好历史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书中角色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人生轨迹已经确定了。作者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塑造人物,一不小心过于自由发挥,使人物性格偏离轨迹,导致最后无法对历史事件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了。克劳狄乌斯晚年与自己的侄女小阿格里皮娜结婚,最后被她害死。可是作者之前把克劳狄乌斯塑造的太理性了,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克劳狄乌斯会选择违背人伦的婚姻,更何况书中他清楚知道小阿格里皮娜是如同莉薇娅转世的坏胚。还有克劳狄乌斯被小阿格里皮娜害死那段,反倒像是他心灰意冷想要自杀。

读完全书之后,我明白了乔治·R·R·马丁为什么喜欢这套书。《冰与火之歌》中的权力斗争几乎是这两本书的翻版,人物形象也都一脉相承。对罗马历史有兴趣,或是喜欢看宫斗的,都可以去读一读。不过有些内容实在阴暗,没完没了的人性丑恶令人不快,使我不想重读。续集毛病不少,不如前一本好看。如果时间不多,只看《我,克劳狄乌斯》就足够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