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张爱玲的《小团圆》

 

自从《小团圆》问世以来,讨论的焦点一直是张爱玲与胡兰成、桑弧的恋情,以及宋以朗出版此书是不是违背了张爱玲的遗愿。我对七八十年前的陈年八卦不感兴趣;作为半个张迷,能读到这本书总是幸事。除去那些有的没的,我打算就事论事,谈一谈《小团圆》是本什么样的小说,写的好不好,值不值得读。

先说说《小团圆》的主要故事情节。女主人公九莉出身于日渐衰败的大家庭。她父亲是个纨绔子弟,抽大烟、打吗啡、养姨太太。她母亲是个新潮的交际花,周游各国,四处留情。九莉自小缺爱,性格敏感。父母离婚后,又多了一个刻薄的继母,令她生活更加压抑。后来她跟继母起了口角,被父亲软禁大半年,其间患病差点死掉。所幸最后逃了出来,投靠母亲。虽然母亲收留了九莉,但是把她当成负担,两人感情很淡。九莉到香港读大学,中途赶上日本侵华,战乱中差点被炸死。她逃回上海,与姑姑同住,靠写作为生。汉奸邵之雍欣赏她的文章,主动结识她,两人成了情侣。抗战结束后,邵之雍由于汉奸身份,逃到乡下避难。九莉下乡探望他,没料到他已经勾搭上了别的女人,还不止一个。邵之雍不肯与其他女人分手,令九莉伤心欲绝。与邵之雍断绝关系后,九莉因为写剧本而认识了电影明星燕山,两人有了一段短暂的恋情。最后九莉去了美国,年老的她又回想起当年旧事。

尽管篇幅不长(十五万字上下),这本书读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给读者造成最大障碍的是人物繁多和情节琐碎。

张爱玲的好友宋淇是最早读到手稿的人,他评论道:「第一、二章太乱,有点像点名簿」。其实何止前两章,整本书都如同花名册。书中的童年部分,把九莉全家人都列举一遍,什么舅舅、大爷、表大爷、这个姐姐、那个妹妹,还有这家的姨奶奶、那家的帮佣,连佣人老家的儿子都要提一笔。写到在香港读书那一段,就把九莉的同学、老师全都罗列一遍。香港时兴用英文名,书中人名又译的奇怪,什么婀墜、茹璧、剑妮、安姬、赛莉……中不中,洋不洋。九莉与邵之雍谈恋爱这段,按说应该紧扣男女主角了,可是张爱玲仍然忘不了列举一堆文艺界的人物,还有邵之雍社交圈里的各路男男女女。最糟糕的是,这些人物好像是大风吹来的,毫无铺垫地冒出一大堆,翻了几页又都消失不见了,完全谈不上什么人物塑造。

小说情节也是一团散沙。书中海量的配角,每个都带有些琐碎细节。小说第一章,读者对主人公九莉感情生活尚且一无所知,偏偏知道她同学剑妮有个同乡魏先生,这个魏先生相貌不怎么样,他在老家有个老婆,在这里又和剑妮关系暧昧。第二章里冒出个雷克教授,是教医学的,马来亚侨生说他「最坏了」,九莉又曾撞见他一大早就拿着酒瓶喝酒。这类奇奇怪怪的例子数不胜数。书中一些关键情节,比如九莉逃出父亲的软禁,只说「她乘病中疎防,一好了点就瞒着韩妈逃了出去,跑到二婶三姑那里」,一句话就带过了。而一些无关的情节,比如九莉去乡下看戏,偏偏能写成一整章,把戏曲内容细致地描述一遍。总之这本书主次不分,需要一个好编辑大刀阔斧地删减一番。

张爱玲是天才小说家,刚入文坛就出手不凡,在上海沦陷那几年写的又多又好。即使晚年创造力下降,《色,戒》等短篇也都是精雕细琢,再老练不过了。怎么到了《小团圆》突然失了水准,犯下初学者一样的错误?答案显而易见,我也就不揣着明白装糊涂了:因为她在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名为小说,实为自传。她的首要目的不是写一本好看的小说,而是真实记录自己的前半生。书中的人物情节都来自现实生活,而非小说家的艺术创造,自然繁杂琐碎。毕竟,真实生活哪里能像小说一样条理清晰呢?

《小团圆》采用意识流手法,打乱了时间顺序,算是一种艺术加工,给小说添加了些花样,否则平铺直叙只会更无聊。我之前读过《雷锋塔》和《易经》,是张爱玲五六十年代写的自传体小说,从童年写到香港沦陷,与《小团圆》多有重复,许多段落一模一样。那两本书实在无聊,是一团没完没了的流水帐,读得我昏昏欲睡,难怪屡屡被出版商拒绝。相比之下《小团圆》已经精致许多了,至少不至于读不下去。

张爱玲想写什么是她的自由。不过,这让我再次体悟到一个教训:对自己来说刻骨铭心的事,旁人压根不在乎。既然是写给自己,就别怪旁人不爱读。问题是,如果不是张爱玲的粉丝,对她的纷繁家事和感情生活不敢兴趣,这书还值得一读吗?

我的回答是值得。《小团圆》难称佳作,可是依然有亮点,那就是作者投入的真情实感。张爱玲后半生反复咀嚼令她魂牵梦萦的往事,岁月让情感变淡,却也变得更深刻。她不再像早年散文《童言无忌》里那样「咬着牙说我要复仇」,饱经风霜的苍凉却更让人喘不过气来。

九莉最早的伤痛来自于家庭。中国传统文化最讲究孝顺,仿佛天生就该父慈子孝,可惜现实并非如此。九莉的父亲和继母虐待她,还只算是皮肉伤,真正伤筋动骨的是母爱的缺失。所谓由爱生恨,有期待才有失望。她没爱过父亲,也就没为他伤过心。她从小依恋、憧憬自己那个美丽、神秘的母亲,所以受伤格外痛。她对母亲的感情是一点点被磨掉的。

九莉只有三四岁时,母亲就去了英国,四年之后才回来,可以说她从小就是被母亲遗弃的半个孤儿。因为伯父没有子女,九莉口头上算是过继给伯父,管自己的爸妈叫「二叔」「二婶」,从称呼上就隔着一层。母亲总是挑剔九莉,从穿衣打扮到行为举止,把她贬损的一无是处。母亲总是疏远她,彼此没有母女间的亲昵,两人唯一一次肌肤接触是母亲牵她的手过马路。跟母亲同住时,九莉怕问母亲拿公共汽车钱,上半个城那么远的补习班全靠走路;在香港读书时,九莉省吃俭用,假期也不回家,硬着头皮住在学校。她母亲却生活奢侈,在战乱的上海还要每天喝一瓶昂贵的新鲜羊奶,去香港旅游住全香港最贵的浅水湾饭店。两人感情破裂的最终导火索是九莉收到教师赠与的奖学金,转眼就被母亲在麻将桌上输掉了,事后也不过问九莉这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易经》里写的更详细,母亲还要偷看她洗澡、检查是不是处女,以为这奖学金是靠性关系赚来的)。九莉终于明白了,母亲根本不爱她。

日本入侵香港,九莉差点被炸死,想把这事说给别人听,然后意识到自己无人倾诉。她是这样一个缺少关怀的感情难民,难怪飞蛾扑火般爱上邵之雍。邵之雍是为伪政府工作的汉奸,热衷勾引玩弄女人,于公于私都是个人渣。九莉打从一开始就知道邵之雍的政治背景,也知道他有两个老婆,可还是义无反顾地以身相许。我同情九莉的身世,但也要指出她有自私、凉薄的一面,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九莉爱上邵之雍,一方面是抵抗不住情场骗子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自作自受,愿打愿挨。邵之雍对她始乱终弃,也是命中注定的下场。

《小团圆》是本压抑的小说,写来写去都是消极厌世。如果要读,千万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免得把自己的情绪搞坏了。人世间免不了悲欢离合,在小说中体验一次别人的苦难,也算是为自己打了针疫苗。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