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谈美剧(三)


出国之后,生活变得忙碌起来。加上之前看的太多,我对美剧的兴趣逐渐变淡。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说现在是美剧的黄金时代也不为过。Netflix崛起,展开新的一波原创剧热潮。凯文·史派西、马修·麦康纳这样的好莱坞顶级巨星居然也开始演起电视剧来。可是真正能激起我兴趣的剧集却越来越少。

《真探》第一季是近几年罕有的给我惊艳之感的美剧。表面上看是司空见惯的凶杀刑侦题材,实质上却别具一格,带有克苏鲁神话的风味。不断交叉闪回的跳跃式叙事和两位主演令人赞叹的表演造成一种奇特的氛围,虽然没有直接呈现恐怖的画面,却给观众梦魇般的压力。看整部剧的过程像是在黑暗阴森、泥泞潮湿的隧道中前行,最终走到了洒满月光的宁静田野。第二季是与第一季无关的新故事,风格相似,主创人员也没有变更,却因为几个主角的蹩脚演出变得十分别扭、不堪卒视,每场戏都透着尴尬。这种风格极强的作品,一旦某个环节失误就容易破功,悲剧变闹剧,文艺变做作。

《纸牌屋》是一部阵容强大,非常博人眼球的电视剧。由于紧贴政治时事,影射现实,经常引起热议。可是打从一开始我就不太喜欢这部剧,因为这部剧用力过猛,不知节制,品味不够上乘。集集有爆点,集集有悬念,结果就是剧情失控,支离破碎,到最后主人公从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变成贪婪短视的无赖流氓。受凯文·史派西性丑闻的影响,男主角缺席最后一季,结尾简直不知所云。

另一部近来爆红的新剧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那就是《怪奇物语》。《怪奇物语》整部剧没有任何新颖原创的部分,整个就是俗套大合集,说是八十年代科幻片的翻拍版都不为过。可是这样一部剧居然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说明当下的年轻观众对老桥段不了解,或许根本没看过旧作,自然也就不会觉得俗套。潮流发展循环,我似乎已经不再属于年轻观众群了。

比起这些新剧,给我印象更深反而是早些年一些偏冷门的老剧,像是《废柴联盟》和《路易》。《废柴联盟》是带有后设风格的喜剧,充满各种典故,戏仿影视套路,可以说观剧经验越丰富越能从中得到乐趣。里面一些别出心裁的设计,比如整集变成动画,更是给人天马行空之感。《废柴联盟》的主创后来去拍动画《瑞克与莫蒂》,得益于动画在形式上的无所限制,更加放飞想象力,成就了一部当代动画经典。《路易》可以说是路易CK脱口秀的真人版,把脱口秀中的段子用电视剧的形式演绎出来,充分展现路易CK的独特幽默感。有时像是喜剧,有时又似乎是写实生活剧,偶尔又温情一把,形式和内容上都很特别。顺便一提,路易CK后来拍的《百年酒馆》水准更高,甚至让我开始觉得路易CK堪称艺术家了。不过《百年酒馆》离喜剧更远,不是太合我的口味。

以上就是我观看美剧的经历。十来年里看了上百部、数千集,算是对美剧有相当的了解了。从开始时的惊艳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现在能更理性地分析美剧的长短处。美剧在制作上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权利的游戏》《行尸走肉》这样的大制作只有美国能拍的出来。看惯了制作精良的美剧,再去看华语剧、日韩剧,总能发觉寒酸、不到位的地方。另一方面,美剧过于商业化,创作受到掣肘,这方面的毛病前面已经多次提到过,就不再赘述了。

刨除掉制作优劣的比较,美剧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无法取代各国的本土剧。在文化上,美国沉淀不足,拍不出或者至少很难拍出像样的文艺、历史题材电视剧,很难想象美国会拍出《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在风格上,美剧太粗狂豪放、大开大合了,《东京爱情故事》《深夜食堂》也是美国人拍不出来的。

我近几年最喜欢的电视剧,像是《小海女》和《请回答1988》,都并非美剧。这其中大概有吃腻大鱼大肉后反而喜欢清淡小菜的缘故,也包含我对文化的一种反思。不管怎么说,多样性是人类文化丰富有趣的根源。美国因为经济、国力上的优势,向国外输出文化,导致当地文化萎靡,这并不是件好事。我希望各国的本土剧,尤其是我国华语剧,能够提升制作水平并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拍出在各方面都不逊色于美剧的好片子来。影视创作蓬勃、多样,才是观众的幸运。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