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谈美剧(二)


吐槽完了《迷失》,接着谈我大学时的追剧经历。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有线台。虽然我也有看《傲骨贤妻》《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欢乐合唱团》这些公共台节目,但我看的最多、评价最高的几乎都是有线台自制的电视剧。美国的有线电视台,比如HBO、Showtime、AMC等等,都是收费观看的,靠优质节目吸引观众订阅。有线台的电视剧往往制作精良,而且限制更少,色情暴力无所顾忌,有更大的创作自由。美剧的观看经验多了,最后都会倾向于有线台。

首先是HBO。我看的第一部HBO出品的电视剧应该是《兄弟连》。不过这部是英美合拍,又是名导执导,并不是很有HBO特色,我是把它当成十个小时的电影来看的。随后看了《罗马》,这部历史剧是以戏说为主,战争场面一带而过,主要情节集中于阴谋和艳情。这样说似乎显得格调不高,但是由于精良的制作和出色的表演,整部戏是非常精彩的。
以上两部都比较短,真正体现HBO风格的是长篇剧集,《欲望都市》《六尺之下》《黑道家族》《火线》《权利的游戏》等等。

《欲望都市》采用女性视角,大胆直接地讨论都市生活中的情感问题,有时立意工整到像命题作文,把婚恋的方方面面都探讨一遍,巧妙地利用不同性格的主角来阐述多样的观点。这部电视剧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观念,由此可以理解到影视作品确实会对现实生活造成影响。

《六尺之下》选择了殡仪馆从业人员作为主角,切入点十分独特,主题却是很有现实感的,那就是中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家庭成员间的疏离隔膜。这种第一世界的烦恼我并没有多少切实感受,虽然拍的很好,人物心理描绘细致入微,我却无法投入,看完了只觉得压抑难受。

我一直持有一种观点,对一部作品的喜爱程度未必与作品本身的质量正相关。我乐于承认,很多艺术水准较低的作品给我带来不少娱乐,而技艺高超的作品却可能由于内容、主题的缘故让我难以欣赏。比方说我对黑帮题材不感冒,连马丁·斯科塞斯这样著名导演拍的黑帮电影都不大看得下去,《黑道家族》这种篇幅的电视剧就更让我吃不消了。虽然不得不承认《黑道家族》的剧本、表演都非常出色,我勉强看了三季就停下来了。

从纯粹艺术的角度,《火线》是几乎算是最令我叹服的一部美剧,可是看完两季之后就弃剧不看了。《火线》的好处在于反戏剧化,籍此强化作品的真实感。前面聊《迷失》的时候提到过,美剧拍的太精致了,太刻意了,故事的每一处高低起伏都是精心安排过的,把故事的吸引力、娱乐性最大化。这样并非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技术成熟的体现,但是把所有故事都按照这个套路加工一遍,必然会导致千篇一律。因为手法上的雷同,把几部不同的美剧剪辑到一起可能都看不出剧本、摄影的差异来。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火线》常常戛然而止,不用戏剧冲突收尾;主题也是复杂的,并不在每集突显一个中心思想。这不是说《火线》拍的粗糙,恰恰相反,《火线》下的功夫很深。一般的看法,下功夫就是从粗糙到精致。然而,从精致再去掉人工修饰、重回朴素自然,这是另一种境界。至于为什么我看不下去,纯粹是因为题材离我太遥远了。我自己的生活已经不容易,看电视是为了放松心情,让我在工作之余去关注巴尔的摩沉重的社会现实,实在太难为人了。

《权利的游戏》是近几年来最热门的美剧之一。在这部剧开播之前我早已经读完当时出版的四部原著小说。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全部细节,再去看高度浓缩的电视剧版本,这让我很难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在观看过程中,总觉得这里缺了点那里少了点,没有达到我心中期待的高度。其中有些演员表现非常好,最突出的就是小恶魔提利昂,真的把书中角色演活了。有的则偏程式化,演的很扁平,龙女丹妮就让我看的很腻味,连带着几乎讨厌起书中的角色来了。前三季基本上是忠实于原著的,在赶上原著进度之后编剧开始自主发挥,一下子就能感觉出美剧的陈词滥调了。原著具有历史般厚重感,人物命运无法预料这一点更增添了真实感。而脱离了原著的电视剧版则逐渐退化成普通的奇幻剧,战场厮杀、喷火巨龙,各种奇幻特效开始喧宾夺主。还有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原著人物众多,采用不断变换角色视角的写作手法。电视剧在长度受限的情况下也这么搞就很奇怪。一集就那么几十分钟,把分布在天南海北的主角们每个人都拍一遍,分摊到一个人身上就几分钟,不足以推进多少剧情。有时看完一集感觉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后期为了尽快完结,剧情猪突猛进,故事逻辑、人物性格连贯性都弃之不顾,最后的结局简直是场灾难,回味极差。尽管我对这部剧的好感有限,但平心而论,改编长篇小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我觉得HBO已经做得很好了,起码证明了这是一件在商业上可行的事。等将来技术进步,摄制成本降低,很可能把更多经典长篇小说完整地呈现在荧屏上。

与精致、大气的HBO相比,Showtime就显得更通俗,走生猛浓烈的路线,怎么奔放怎么来。我比较喜欢的Showtime剧集有两部,《嗜血法医》和《国土安全》。

《嗜血法医》是部角度新颖的探案剧,主角本身是个心理失常的连环杀手,通过以暴制暴来控制自己持续不断的杀戮冲动。这种从杀手角度出发的故事,比一般的刑侦探案更刺激。一般探案剧中搜索证据、走访证人是最无聊的部分,在这部剧中变成了杀手之间的过招,一下子增添了戏剧性。观众会不自主地代入到主角身上,有时忽略了主角是变态杀手的事实,甚至希望主角的谋杀计划顺利进行。我最喜欢双面生活的描写,主角作为一个极特殊的人,却偏偏要伪装成最普通的人。现实中虽说没有这么夸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私下和公开场合的两面性,这种情节设计恰好搔到痒处。但是主角的罪行终将真相大白,怎样处理结局是件困难的事。很遗憾地,这部剧最终采用了很生硬的情节设计,最后一季是最差的一季。尽管如此,前几季的成就足以让这部剧在我心中占有特别的位置了。

《国土安全》是反恐题材,与老派的《反恐24小时》相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主角不再是智勇双全的好莱坞式英雄,而是神经质、心理疾病缠身的女间谍;故事不再有鲜明的善恶对立,而是多方的利益冲突、尔虞我诈。《国土安全》还原了秘密行动中的灰色部分,从香车美女、火爆刺激的007变成灰暗压抑、充满内心挣扎的约翰·勒卡雷式故事。这部剧的缺点是水准起伏不定,第一季时故事最完整,点子最好;初始的故事告一段落后逐渐低潮,搞不清故事要何去何从;第四季主角去国外从事一线工作,故事节奏一下子加快,变的紧张刺激;随后两季又水准下跌,屡屡出现不合理的情节,甚至搞出美人计这种间谍剧的大俗套。最后两季质量有所提高,可是结尾比较平庸。

HBO和Showtime都是老牌有线台,AMC则是以黑马之姿,突然走上前台,连续推出《广告狂人》《绝命毒师》《行尸走肉》等热门美剧。

《广告狂人》的主题与《六尺之下》相类似,也是反映了富裕阶层精神空虚、人生无常,换言之是我不太感冒的内容。这部剧里的人物光鲜亮丽,成功富有,内心却干涸枯燥,整部剧没有一个角色令我喜欢。这部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大概就是精心打造、层层美化的复古氛围,人物的一举一动、每句台词都有股特殊的气质。这股复古风走红时尚界,使得旧款西装、手表、眼镜都随之大卖。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美国人对待这部剧,可能就像是我们看古装剧的感觉吧。

《绝命毒师》是我心中最好的美剧,没有之一。前面提到美剧的常见缺点,最主要的是俗套和烂尾。而《绝命毒师》成功克服了这两点,一直保持住故事的张力,结构完整,收尾恰到好处。这是一个真正的好故事,不但第一次看时会被悬念吸引,即使知道全部剧情之后,重新回顾整部戏,依然觉得有趣。开场时主人公的形象就非常真实、接地气,就是一个普通中年人的样子。他是普通高中的化学老师,收入低,为了补贴家用还要到洗车店打工。他的大儿子有残疾,妻子怀上第二个孩子。这时他发现自己得了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人生绝望莫过于此。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去制毒,好在死之前给妻子孩子留下一笔钱。剧中详尽地展现了主人公由善至恶的转变过程,一步步突破心理界限,堕落到更深的邪恶。主人公第一次杀人时经历了复杂的内心挣扎,到后面心狠手辣,杀人已经没有了半点犹豫。这其中还充满黑色幽默,各种偶然事件显示出世界的无常。比如主人公放任配角的女友吸毒反胃噎死,她的父亲恰好是航空管理员,他因为女儿去世工作失常导致飞机坠落,而飞机的残片跌落到主人公家里,这段情节相当荒诞讽刺。主人公不仅要躲避法律制裁、面对家庭冲突,更可怕的敌人是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各路毒枭。其中表面上文质彬彬、内心极为狠毒的炸鸡店老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主人公永远处在危机边缘,剧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总是出人意料。就在最高潮的时候,故事干净利落地收尾了。除了部分集数有节奏过缓的毛病,整部剧几乎无懈可击。

《行尸走肉》是一部在开播之前就引起我关注的剧集。一方面我是僵尸题材的爱好者,不知在电子游戏里屠杀了多少僵尸;另一方面由于《绝命毒师》的高素质,我对AMC原创剧有很高的期待。这部剧并没有让我失望,第一季一开始就下血本打造出漫山遍野的僵尸海,感觉像是加长版的僵尸电影。第二季节奏突然变缓,在农场里拖戏拖了好久,让我几乎弃剧了。第三季引出总督这个大反派,把重点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上,展现后启示录时代的众生相,一下子又好看起来。第四季解决总督之后,《行尸走肉》开始陷入情节上的循环:主角群遇到新团体——发生冲突——干掉坏人,吸收好人。如果把动作场面拍的紧张刺激些,这种套路化倒也未尝不可,更糟糕的是拖沓的情节、重复的内心描写,搞的越来越像末世家庭伦理剧,剧情一直在原地打转。《行尸走肉》缺乏有力的主线,不断重复套路,收视率逐年下跌,主要演员逐个离开剧组,最后惨淡收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