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我的宅男生涯:漫画篇(五)

惊悚悬疑也是我很中意的类型,尤为喜欢的两位漫画家是浦泽直树和福本伸行。
浦泽直树在我看来是学霸型的人物,有天分肯用功,画功、分镜、编剧各方面都是一流水准。他的作品画面精细,产量又高,令人不得不惊叹其过人的精力。我最早看的是《怪物》。那时我才刚刚接触青年漫画,遇到这样风格硬派的惊悚漫画,当真吃了一惊。《怪物》中的悬念设置、气氛烘托都做的极好,让人欲罢不能,几乎可以与《沉默的羔羊》这类悬疑名作相媲美。可惜有虎头蛇尾之嫌,结局虽然勉强算是把故事圆上了,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悬疑作品就是这样,通过技巧吊观众/读者的胃口是比较容易的,想创作出令人满意的结尾则无比困难。之后陆续看了《二十世纪少年》、《布鲁图》和《蝙蝠比利》,烂尾的毛病越来越严重,都是开头惊为天人、结尾一言难尽,使我对浦泽直树评价一路下滑。究其原因,作为一个创作者,浦泽直树很聪明很努力,个性却嫌不足,匠气大过天分。尽管如此,单从技术来讲,浦泽直树仍无愧为一代名家。
福本伸行是剑走偏锋的人物。随便翻开他的一本漫画,看到那好像用三角尺画出来的丑陋人物,蹩脚的画功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种画功都能成名成家,自然是在剧情方面有过人之处。福本伸行真的是在赌博题材上很有想法,总能设计出一些奇奇怪怪有趣的赌博游戏来。要玩好这些游戏,智力要高,头脑要清楚冷静,还要有拼死一搏的勇气。在生死关头,靠着极致的发挥和一丝好运,成功地逆转翻盘,这就是赌博漫画的魅力了。福本伸行的画功不好,就用大量的文字叙述来弥补,常常是满页的心理描写,完全可以直接改写成小说了。这些细致的心理描写,成了烘托紧张气氛的关键,毕竟赌博都是玩玩牌什么的,表面上看不出来什么,剧情的波澜起伏都是在心理层面。福本伸行的漫画还有股浓浓的屌丝愤青气质,主角都是出身社会底层,而反派都是内心阴暗变态的富人,不懂是不是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最后还有一类漫画,不太好归类,只好说是比较有人文气质吧。像是《少爷的时代》、《王道之狗》、《宗像教授秘闻录》等等,涉及历史、民俗方方面面。这些漫画好归好,可是总让我感到有些困惑,为什么要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呢?这个问题似乎有点蠢,因为作者是漫画家嘛,自然是画成漫画。日本的漫画业如此发达,没有什么题材是不能画进漫画的,浴室、铁道便当都能出漫画,何况人文题材呢。可在我看来,这类人文内容还是直接用文字表现比较自然直接,创作起来也更高效。同样的内容,写成书要六个月,一页一页画出来恐怕六年都不止。岩明均的《历史之眼》连载已经超过十年了,不止何年何月才能画完,如果写成小说肯定老早之前就能结束了。对于不太需要画面的题材,或者是增加几幅插画就能讲的清楚明白的内容,还是不要勉强画成漫画为好。日本的众多漫画家,如果出生在其它国家,十有八九会变成小说家吧。这也是为什么我偏好动作、幻想漫画的理由,这些类型更适合于漫画,看到孙悟空大战弗利萨和剑风传奇里战斗场面,绝不会发出「为什么要用画面来表现」的疑问。
以上叙述了我看漫画的经历,探讨了我喜欢的漫画,接下来还想简单聊聊日本以外的漫画。漫画这东西其实很多国家都有,欧洲的艺术漫画水准很高,中国的连环画也一度很发达。要说为什么较日本漫画逊色,应该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有人说商业是艺术的天敌,我却认为商业是艺术的支柱。艺术家是要吃饭的,艺术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适度的商业竞争也促进了优胜劣汰。正因为日本的漫画产业发达,每年有海啸山洪般的资本涌进来,才使得小众艺术漫画也有生存的空间。市场这么大,犄角旮旯的冷门需求也足够养活漫画家了。美国的漫画产业也很强盛,漫画产量非常大,我却不大看的下去。我对美国漫画的了解不深,这里不妄谈高低优劣。因为文化差异,日本漫画和美国漫画已经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了。日本漫画里最常见的形式,由一个漫画家(其实还要算上编辑和助手,但终归是由漫画家自己来把持创作大局)用数千页乃至万页漫画来叙事一个长篇故事,这在美国是不常见的。美国漫画是集体创作,铁打的题材流水的画师。蝙蝠侠、超人是长久不变的热门漫画,创作者则换了一批又一批。这种集体混合创作的内容在画风、剧情上都不连贯,看的颠三倒四,让我很不习惯。日本漫画是可以直接与日本动画、轻小说联系起来的,虽然媒介不同,内容上却能保持一致。而美国漫画不经过大刀阔斧的改编,是很难转换成其它形式的。我既喜欢小说,又喜欢影视动漫,我追求的是跨越媒介的、共通的叙事内核。而这种追求,在美国漫画中是很少能寻找到的。漫画是种艺术形式,重点是表现手法,国籍是无关紧要的,中国和韩国同样有日式漫画(Manga)。如果将来在欧美出现了优秀的日式漫画,我也很想看一看。
赶上了日本漫画的黄金时代,能看到这么多好漫画,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日本之外,漫画似乎也有逐渐进入主流视野的趋势,这是我非常乐于看到的。希望漫画的将来更加光明。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