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马来西亚之旅(七)兰卡威

 

我到兰卡威的第一天就不顺利。我订的酒店在兰卡威东南角的瓜镇附近,位置比预想中偏僻许多,简直是在深山老林之中。周围的树林有很多猴子(酒店警告不要把垃圾留在门外,会引来猴子),一直能听到鸟叫虫鸣。好巧不巧上山去酒店的路坏了,进出酒店都要坐酒店提供的接驳车,很不方便。房间内的设施很简陋,隔音很差。这家酒店的房间环绕着一个露天游泳池,晚上请了歌手在游泳池旁边的吧台唱歌,一直唱到很晚,吵得我没法睡觉。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歌手每周至少要来唱三次,这件事完全没有在预定酒店时提起。我只住了一晚就退房了,搬到了西南边的珍南。

在搬到珍南之前,我在瓜镇逛了一天。往好听了说,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当地人的生活气息;往差了说,这里根本不是个旅游城市,不值得一来。镇上唯一的景点就是巨鹰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展翅老鹰雕像。这种红褐色老鹰是当地著名的动物,据说兰卡威就得名于此。后来我在参观红树林时,导游解释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种鹰,而是鸢。鹰、隼、鵟、鸢、鹞这些猛禽,我想一般人都很难分清楚,口语中就笼统都称之为鹰了。



我临时换的这间旅馆位置很好,步行十分钟就到了珍南海滩。缺点就是附近停车场野狗很多,下雨时会整夜嚎叫,很瘆人。珍南海滩虽然有过于商业化之嫌,但是到了这里我才感觉度假开始了。

我在兰卡威这一周很懒散放松,多半时间都在看书,没做太多活动,只挑几个印象比较深的说一说。

我先去了兰卡威海底世界。这里面积很大,不仅有海洋动物,还有许多热带鸟兽。最漂亮的是水母,在灯光映衬下太梦幻了,简直是外星生物。



天空之桥是兰卡威为数不多的必去景点之一。这座桥有一百多米长,海拔七百米高,像是浮在空中的一条银色鳗鱼。我平常本来有点儿怕高,在这里却并不觉得很惊险,大概是因为身边游客太多了吧。



后面几天我又搬到了兰卡威北边的丹绒鲁,这里有兰卡威最好的海滩。因为交通不便,这边反而游客稀少,比珍南安静许多。住在这边的一大好处是离红树林很近。红树林是兰卡威最大的特色,不仅可以看到红树林奇观,还可以参观蝙蝠洞、喂老鹰,足够玩上一天。这里的动物习惯了人类饲喂,已经懒得自己觅食了。听导游说新冠期间旅游停业,这里的猴子一时之间不适应没人喂食,甚至跑到附近的镇上去了。





最后聊聊美食。因为兰卡威是我在马来西亚的最后一站,我带着「查缺补漏」的心态,吃了之前遗漏的美食。

马来西亚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我一直到了兰卡威才第一次吃煎蕊和肉骨茶。煎蕊就是刨冰加上染成绿色的粉条,再加上一些糖汁、水果辅料,只是样子特别一些,味道就普普通通。肉骨茶就是加了中药材的排骨汤,味道不错,但也不算多特别。中国人最爱美食,又格外喜欢吃猪肉。如果一道菜材料普通,手法又不复杂,可是在中国却不流行,只能说明这道菜其实味道平常。

我在兰卡威第一次吃到巴基斯坦菜。我吃了两次,非常好吃,可是没感觉与印度菜有多大区别。我想这大概就像川菜和湘菜的差异吧,懂吃的中国人当然很容易分辨,但是换成不熟悉中餐的外国人恐怕觉得完全一样,只能尝出辣味来。

来海岛当然要吃海鲜。我狠下心来吃了一次澳洲龙虾,价格当然不菲,可始终比在法国吃便宜太多了,吃到就是赚到。

我还去了一家日本老奶奶开的小小的寿司店,只有两张桌子,四五个人就坐满了。这个老奶奶很友好,很风趣。可惜她忙着照顾客人,没有时间聊天,要不然我真想知道她的故事,怎么从日本来到兰卡威。

回顾在兰卡威的这种一周,坦率地说这里作为海岛度假的目的地实在有些平庸。兰卡威的海滩景色太普通了,跟我熟悉的地中海相比,这里不会让我产生「太美了,真想一直留下来」的念头。兰卡威商业开发度高,珍南海滩上每隔十米就有一家水上项目店,海上全是摩托艇,天上总飘着滑翔伞。这里野狗很多,三五成群凶巴巴地瞪着游客吼叫,还喜欢追逐摩托车。兰卡威没有公共交通,同时又发扬了马来西亚步行不便的传统。有一次我去的饭店只收现金,我就去附近的ATM取钱,在地图上看着明明不远,可我用了一个小时才取好钱。这是因为根本没有人行道和斑马线,路上又全是车,过马路让我感觉有生命危险,我每次都要等好久才敢走。兰卡威是免税岛,酒水价格低廉是吸引国内游客的一大特色,但我不饮酒也不爱购物,这里的优势我几乎没有体验到。

这些体验让我对兰卡威的印象大打折扣。我本想在两周城市游之后给自己一个完全放松的海岛假期,但三四天后我就感到倦怠,迫不及待想要离开了。回头想想,这趟旅行的时间安排确实出了差错,真不如在槟城多待两天,或者先去太平走走,那里的历史和美食或许会更合我的胃口。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