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25的博文

【短篇小说】三个帕斯卡

我自从十九岁到外地上大学,常年与父母两地分居,一两年才能见一面,养成了定期给家里打电话的习惯,这些年下来通话次数早就超过了千次。我母亲总爱抱怨我打电话时天南地北东拉西扯,不说几句正经事。可我不是国家总统,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中无非是些柴米油盐的琐碎事,哪有那么多正经事可以聊一千次?无聊是现代生活的通病,从出生到去世我们的生活早就被规划好了。成年人被限制在朝九晚五的工作里,除了周末去看场电影、夏天去海滨度假,几乎没有什么新鲜事。我觉得超出常规的事才是自由意志的体现,才是真正的生活。可惜我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我的冒险精神都停留在幻想里,只能在书本和影视中寻求刺激。说到底,现代生活已经没有了探索和冒险的空间,政府和资本家早就无孔不入地掌控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即使有这样的空间恐怕也是收费的,并且要额外支付百分之十的税。 可是总有人不甘心平凡的生活,想要在乏味的日常之外寻找额外的乐趣,我的朋友乔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交友甚广,乐于接触超出常识的古怪人物。无论是耶和华见证人的传道员还是卖奇怪产品的推销员,他都能津津有味地与其交谈。他一半的朋友相信地球是平的,另一半相信外星人。他经常跟我讲一些奇人轶闻,让我听得目瞪口呆。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也有被无聊困扰的时候。他似乎再也遇不到有趣的人,再也没有离奇的经历了。他每天唉声叹气,一点精神都没有。当然,这也可能仅仅是因为他最近太闲了。他从事过很多工作,但是很容易对工作失去兴趣,每一次都做不久,目前正赋闲在家。为了鼓励他振作起来,我跟他说其实平凡人也有不平凡之处,只是不为人所知罢了。比如说我有一个同事帕斯卡,他看起来无可挑剔。他相貌出众,是一个金发美男子。他待人亲切,乐于助人,工作能力强又勤奋。可是这样的一个人,谁能保证他不会藏着什么秘密呢?我闲着无事时喜欢看惊悚电影,里面的连环杀手往往都很有魅力,让身边的人根本意识不到危险。我曾经跟帕斯卡开玩笑说他太完美了,他要么是间谍要么是连环杀手。 我当时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乔埃尔却真的对帕斯卡起了兴趣。过了几个星期,乔埃尔兴致冲冲地约我见面。我们隔天晚上去了常去的小酒馆。他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颓态,一脸洋洋得意,说是要告诉我一个大秘密。 他一开口我就吃了一惊,原来他这段时间都在跟踪帕斯卡。现代人是没有多少隐私的,他知道帕斯卡的名字,又知道我的公司,很快就在网上查到了帕斯卡的照片,然后找机会尾随...

马来西亚之旅(八)归来

  当我从马来西亚返回法国时,七月热浪肆虐,法国居然比马来西亚还要热。回来后只休息了两天,紧接着就又投入了辛苦的工作,加上时差的副作用,身心都难以适应。我经常觉得,在旅行之后还要再休息一周才能调整回原来的作息,可惜世上没有这种好事。 旅行归来后我经常跟朋友同事们讲起我在马来西亚的经历。不过多数时间都是我的表达欲比较高,听众倒是未必有多热心,此乃人之常情。所以我每次都尽量长话短说,把细节都留在自己的笔记里了。 我觉得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好的旅行目的地,这次旅行基本符合我出发前的预期,整个行程没出现太大差错。 马来西亚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虽然我一直待在同一个国家里,但是并不觉得单调。我印象最深的是金马伦高原的茶田和兰卡威的红树林,都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我在中国长大,在法国生活,中法两国都有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所以我自然很重视美食。马来西亚是一个美食天堂,让我的食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里物产丰富,融合了中国、印度、伊斯兰的烹饪技巧,除了在游客区几次稀少的踩雷经历,基本上每天都吃得很好。 马来西亚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多元文化,我不仅体验了马来文化,在每个城市都去了华人和印度人社区。我亲身体会到穆斯林是一个多样化的群体。我在法国接触的穆斯林多数来自于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我在伊斯坦布尔接触了中东伊斯兰文化,这次又体验了东南亚的伊斯兰文化。尽管我们经常把所有穆斯林纳入到一个共同的群体,其实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我很想将来去中亚看一看。马来西亚的华人文化让我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常有时空穿越之感,参观南洋华商的豪宅好似到了平行世界的晚清和民国。我对印度文化所知甚少,这次旅行激发了我对印度神话的兴趣。 我不想多谈政治问题,但我感受到这几个民族之间并非完全和睦相处。马来西亚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优待马来人,少数民族遭到不平等对待。我在这三个星期了养成了看马来西亚华人Youtube频道的习惯,也与当地华人做过一些交流,了解到华人不少难处,印度人的生活甚至更难。 在兰卡威随处可见一种枝条纤细浓密的树,我在网上查到这是木麻黄,立即想起了毛姆的那本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这本书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完全基于殖民视角,与我在马来西亚的体验大相径庭。这提醒我马来西亚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变化非常快。我觉得这里像是一个民族融合的试验场,我希望平等博爱能终能战胜狭隘的民族主义。 今年泰...

马来西亚之旅(七)兰卡威

  我到兰卡威的第一天就不顺利。我订的酒店在兰卡威东南角的瓜镇附近,位置比预想中偏僻许多,简直是在深山老林之中。周围的树林有很多猴子(酒店警告不要把垃圾留在门外,会引来猴子),一直能听到鸟叫虫鸣。好巧不巧上山去酒店的路坏了,进出酒店都要坐酒店提供的接驳车,很不方便。房间内的设施很简陋,隔音很差。这家酒店的房间环绕着一个露天游泳池,晚上请了歌手在游泳池旁边的吧台唱歌,一直唱到很晚,吵得我没法睡觉。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歌手每周至少要来唱三次,这件事完全没有在预定酒店时提起。我只住了一晚就退房了,搬到了西南边的珍南。 在搬到珍南之前,我在瓜镇逛了一天。往好听了说,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当地人的生活气息;往差了说,这里根本不是个旅游城市,不值得一来。镇上唯一的景点就是巨鹰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展翅老鹰雕像。这种红褐色老鹰是当地著名的动物,据说兰卡威就得名于此。后来我在参观红树林时,导游解释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种鹰,而是鸢。鹰、隼、鵟、鸢、鹞这些猛禽,我想一般人都很难分清楚,口语中就笼统都称之为鹰了。 我临时换的这间旅馆位置很好,步行十分钟就到了珍南海滩。缺点就是附近停车场野狗很多,下雨时会整夜嚎叫,很瘆人。珍南海滩虽然有过于商业化之嫌,但是到了这里我才感觉度假开始了。 我在兰卡威这一周很懒散放松,多半时间都在看书,没做太多活动,只挑几个印象比较深的说一说。 我先去了兰卡威海底世界。这里面积很大,不仅有海洋动物,还有许多热带鸟兽。最漂亮的是水母,在灯光映衬下太梦幻了,简直是外星生物。 天空之桥是兰卡威为数不多的必去景点之一。这座桥有一百多米长,海拔七百米高,像是浮在空中的一条银色鳗鱼。我平常本来有点儿怕高,在这里却并不觉得很惊险,大概是因为身边游客太多了吧。 后面几天我又搬到了兰卡威北边的丹绒鲁,这里有兰卡威最好的海滩。因为交通不便,这边反而游客稀少,比珍南安静许多。住在这边的一大好处是离红树林很近。红树林是兰卡威最大的特色,不仅可以看到红树林奇观,还可以参观蝙蝠洞、喂老鹰,足够玩上一天。这里的动物习惯了人类饲喂,已经懒得自己觅食了。听导游说新冠期间旅游停业,这里的猴子一时之间不适应没人喂食,甚至跑到附近的镇上去了。 最后聊聊美食。因为兰卡威是我在马来西亚的最后一站,我带着「查缺补漏」的心态,吃了之前遗漏的美食。 马来西亚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我一直到了兰卡威才第一次吃煎蕊和肉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