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是我梦寐已久的旅行目的地,今年(2023)十月我在那里玩了五天,从愿望清单上划掉了一项。世上大都市很多,可是像伊斯坦布尔这样从古至今一直繁华的城市就不多了。只要看一眼世界地图,就不难理解伊斯坦布尔的特殊地位。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两洲,又是从黑海到地中海的必经之地,是天然的交通枢纽。伊斯坦布尔在一千六百年的漫长时间里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拉丁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现如今是土耳其的经济、文化中心。来这里一方面是为了参观古迹,另一方面是为了接触伊斯兰文化。这是我第一次到中东穆斯林国家旅游。老实讲我并不是一个很有冒险精神的人,也很在意旅游的舒适程度,暂时不大有深入中东的意愿。伊斯坦布尔是中东的一扇窗户,既能窥到异国风情,又不需要有什么治安、交通、语言交流上的顾虑。也许在中东人眼里伊斯坦布尔过于西化,难以算作纯粹的中东城市,不过对我来说已经足以开阔眼界了。
伊斯坦布尔有两座机场,分别位于欧洲区和亚洲区。这次旅程我从亚洲区抵达,从欧洲区离开。从法国飞往土耳其遭遇飞机延误,抵达时天已经黑了。从机窗俯瞰伊斯坦布尔,建筑物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边。伊斯坦布尔有一千五百万人口,跟中国的大城市相比也不遑多让。我习惯了欧洲城市的小而美,不由得感叹伊斯坦布尔规模宏伟。
我乘地铁从机场到卡德柯伊,然后搭渡轮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前往对面的卡拉柯伊。行程延误反而成了美丽的意外,我刚来伊斯坦布尔就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令人赞叹的夜景。当时下着小雨,略微有些冷,不过丝毫不影响我的兴奋之情。夜幕下的伊斯坦布尔灯火辉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沿岸被灯光映照得金光灿烂的清真寺。我和同伴讨论哪座是圣索菲亚清真寺,是不是高处最抢眼的那一座,后来才知道那是苏莱曼尼耶清真寺。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又搭乘渡轮数次,从各个角度欣赏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美景。如果让我给伊斯坦布尔的景点排名,博斯普鲁斯海峡绝对是第一名。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夜景与日景各有好处。夜晚有灯光衬托,更具浪漫气息;日间则能望得更远,清真寺、新旧皇宫、加拉达塔都尽收眼底。顺便一提,渡轮是伊斯坦布尔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四通八达,便宜快捷。除非是要在船上吃晚餐、看表演,否则没必要搭乘专门的观光油轮。
这次租住的民宿在加拉达塔附近,从谷歌地图上看距离卡拉柯伊码头不到一公里。这短短的一公里,走起来却相当费力。伊斯坦布尔地势起伏,被称为「七座山丘上的城市」,城中又多是不平整的老旧石砖路,我这几天下来走到脚软。来这里一定要带一双舒服的鞋,腿脚不便的人更要谨慎选择住宿地址。伊斯坦布尔是座古城,不如现代城市布局合理,道路狭窄混乱,车辆行人又极多,每次出门都要承受噪声和拥挤,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累。当地的出租车名声很差,喜欢讹诈游客;就算你不怕被骗钱,也要想想你愿不愿意出行一半时间都在堵车。好在这里公交发达,除了一开始步行穿越新旧城,后来我都尽量坐公交车,省下力气参观景点。从卡拉柯伊到贝伊奥卢有一条始于1875年的地铁Tünel(F2线),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地铁(最古老的是始于1863年的伦敦地铁),也是世界上最短的地铁,全长不到600米,单程只要一分半。我后来懒得爬坡,每次回民宿时都会搭这条地铁。车站里陈列着老照片和地铁模型,复古有趣,也可算是一个景点了。
这次订房时疏忽了,没有注意到一个重要的细节:我租的这个房间在九楼,而且没有电梯。我还没到爬不动楼梯的年纪,但是经历了一整天的飞机、地铁、轮船、陡峭石路,突然发现还要在大半夜拎着行李爬九层楼,内心真的有一点点崩溃。幸亏付出总有回报,这个房间有宽阔的阳台,在这个高度没有任何视野阻碍,可以看见伊斯坦布尔的全景。一般游客要登上加拉达塔或是在高价的屋顶餐厅才能看到的景色,我却可以随时拥有,这就足以给我安慰了。
安顿好行李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饭店吃饭。伊斯坦布尔的餐厅实在太多了,而且每家店前都有店员大声吆喝招揽顾客。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早晚,总有人跟我说:「先生您要吃什么?我们有烤肉、批萨……」我一开始还摇手拒绝,后来干脆就懒得理会了。街边小吃摊也特别多,到处都是烤玉米、烤栗子、贻贝饭、彩虹糖,还有无数的糕点店、水果店和冰淇淋店。直到现在我一回想起伊斯坦布尔,立马就想到弥漫在空气中混合了无数香料、热腾腾又甜腻的食物味道。
当晚我吃了土耳其烤肉,后面几天又吃了土耳其薄批萨、瓦罐炖牛肉、多尔玛以及当地的香肠、奶酪、腌菜等各类小吃。土耳其菜在欧洲很流行,我平时就常吃。瓦罐炖肉倒是第一次吃,上菜时会把瓦罐敲碎(我不大明白这是出于烹饪的必要,还是吸引顾客的表演),味道相当好。我一个外国人,很难分辨土耳菜细微的味道差别,说不出怎样才算正宗,只觉得当地做出来的菜香味更浓,菜式更多(比如烤肝脏和羊睾丸,在法国很难见到)。餐厅通常会附送开胃小菜,鹰嘴豆泥、橄榄、酸奶酱,花样非常多。另外就是每餐必有滚烫的红茶。土耳其红茶煮得久偏苦涩,我会加一颗方糖再喝。我是东北人,又爱吃川菜,不难想像重口味的土耳其菜非常对我的胃口,不过连着吃了几天的确感觉有些油腻。尤其是临走最后一天我吃了全套的土耳其早餐,小菜、点心摆了一整桌,是毫不逊于全英早餐的心血管杀手,我当时发誓回家后一定要节食(当然和所有积极正面的愿望一样,最终只是说说罢了)。
说到这里不妨聊聊伊斯坦布尔的物价。土耳其近几年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一天一个样。在我去的所有餐厅里,菜单上的价格都是用易涂抹的马克笔手写的,以便于更改。两年前一欧元可以兑换十土耳其里拉,而现在一欧元已经接近三十里拉了。来之前我很纳闷,一方面当地物价飞涨,另一方面欧元可以换更多的里拉,对于来自欧元区的游客,伊斯坦布尔倒底是变贵了还是便宜了?依照我这次的个人经验,再与网上的数据作比较,伊斯坦布尔还是变贵了。我这几天中午吃的快餐大概二百多里拉,晚上正餐普通餐厅要五六百里拉,贵一点的要八九百里拉。总的来说还是比法国便宜一些,但已经不算是多么便宜的旅游目的地了。
当地旅游区每条街上都有一两个货币兑换所,我每次出门都会算好当天的开销,兑换相应数目的里拉。我这样做是因为里拉每天都在贬值,第二天总有更好的汇率。并且还考虑到如果换了太多的里拉用不掉,再换回欧元会亏损。兑换外币快捷无限制,又没有手续费,我怀疑受国际游客的影响,当地实际上已经放弃里拉,转以美元和欧元计价。按照我这几天的经验,机场的汇率最坑,大巴扎里能找到最划算的兑换所。
伊斯坦布尔的多数景点都在老城,我头一天沿着加拉塔大桥跨过金角湾,从新城一路走到老城。加拉塔大桥上有很多钓鱼的人,护栏上摆着成排的鱼竿。钓上来的不知道是什么鱼,体型不大,鱼腥味倒是很浓。跨过桥后一路上全是店铺,卖什么的都有,最多的还是卖熟食点心。这里叫卖的人特别主动,我有次呼唤走远了的同伴,嘴一张开还没发出声音,旁边的小贩迅速往我嘴里塞了一块奶酪——这奶酪真的很好吃,我后来买了半斤。向着城中走深一点就到了著名的大巴扎,这里修建于十五世纪,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购物中心了。我不觉得这里有多特别,看上去就是普通的大集市,里面的小商品甚至没准是义乌产的。听说在这里买东西需要砍价,我自知本领低微,只是随便转了转,什么都没买。我注意到这里有很多金铺,因为通货膨胀,当地人喜欢储藏黄金保值。我还总能看到侍者托着大盘子,给客人送上一杯杯红茶。土耳其人真的爱喝茶。要论全国茶叶消费总量,自然是人口众多的中国排名第一;可是谈到人均茶叶消费,土耳其是中国的五六倍,稳居世界第一。
老城里有许多著名的清真寺。最著名的当然是索菲亚清真寺,为了进入寺内参观我在细雨中排了一个小时队。排队时我在网上查了历史资料,仔细观察索菲亚清真寺的建筑结构。我不懂建筑学,只是看个皮毛。最吸引眼球的是巨大的圆顶,难以想象是一千五百年前建成的,是建筑工程的奇迹。我很纳闷为什么土耳其人会把罗马教堂改为清真寺,难道没有一点宗教上的忌讳吗?希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时期,帕特农神庙也曾被用作清真寺,这也让我感到有些奇怪。奥斯曼土耳其人真的是物尽其用了。寺内人山人海,非常拥挤。原来的基督教镶嵌画都被遮盖住了,高处可以看到巨大的伊斯兰书法。
比起索菲亚清真寺,我觉得对面的蓝色清真寺更漂亮,更符合我对伊斯兰建筑的想像。隔着树木和喷泉远远望见时就觉得美极了,走近细看更觉得庄严幽雅,六座宣礼塔增添了神圣感。说到宣礼塔,这里的大清真寺每天五次召唤礼拜,全城都能听见。寺内有漂亮的彩色玻璃窗,穹顶有伊斯兰书法和花纹装饰。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在老城西面,距离其余景点较远,我在几天后旅途结尾时才去。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建在陡峭的山丘上,位置很高,无论坐船还是在新城民宿阳台上都能清楚望见。除了欣赏清真寺,这里也适合俯瞰城中景色。
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太多了,有些罕有游客光顾的小清真寺也值得一看。在噪杂的城市里走久了,不妨去清真寺避一避喧嚣。
因为赶上周二老皇宫关门,我先去了新皇宫多尔玛巴赫切宫。我在网上查到这座皇宫建于十九世纪中叶,耗资三十五吨黄金,相当于今天的十九亿美元。建造皇宫时奥斯曼帝国早已衰落,这是耗费国力打造出来的面子工程,未料到几十年后帝国就灭亡了。票价按国籍区分,土耳其人付140里拉(不到5欧元),外国人则要付650里拉(大约22欧元,作为参考卢浮宫门票是15欧元),价格相差非常大,宰客的意图太明显了。伊斯坦布尔的景点大多如此定价,后来就见怪不怪了。多尔玛巴赫切宫极尽奢华,不逊于我在欧洲参观过的任何一座皇宫,大门、钟楼、庭院都值得细细欣赏。进入宫殿内部要穿鞋套,并且不准拍照。游览多尔玛巴赫切宫是一场令人头晕目眩奢华体验,数不尽的房间里四处装饰着黄金和水晶。我一开始还仔细听语音导览,后来就腻味了,我真的不在乎那些昂贵的地毯和吊灯都是从哪里买来的。宫殿里的画作多是以奥斯曼帝国的征战为主题,格调一般。后宫是苏丹一家生活的地方,风格就是相对朴素一些,更重视舒适实用,比方说有件客厅甚至铺着草席。后宫里的房间也实在太多了,没完没了的卧室、客厅、浴室、书房让人吃不消,我越到后面越没耐心,最后几个房间都是随便看两眼就匆匆离开了。后来想了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作为一介平民,从内心深处反感特权阶级的铺张浪费,如此夸张极端的炫富让我不舒服。整座皇宫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可以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码头侧门,景色非常好,游客们排队在那里拍照。这里还可以望见地平线上一座突兀耸立、造型前卫的建筑,那是伊斯坦布尔广播电视塔。
次日原计划要去老皇宫托普卡帕宫。但是逛完新皇宫后,我没兴致再去看更多皇家卧室了,就临时将目的地改为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不去托普卡帕宫是有一点可惜,姑且算是为下次重游留个念想。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由三个博物馆组成,这次不巧古代东方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都关门修缮,只有主馆开着。考古博物馆藏品丰富,光是主馆就够看了。伊斯坦布尔历史悠久,可是「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早已是前尘旧事,正如索菲亚大教堂变成了索菲亚清真寺,如今已经看不到多少罗马帝国的痕迹了,只能看到土耳其。在这座考古博物馆里,我才看到伊斯坦布尔乃至小亚细亚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样子。这里有著名的亚历山大石棺,众多的古代雕像,从希腊化时代一直到奥斯曼帝国历朝历代的钱币,还有特洛伊展览。所有人都听说过特洛伊战争,可是恐怕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特洛伊遗址在土耳其。考古博物馆旁边就是居尔哈尼公园,这里曾经是托普卡帕宫一部分,宽阔漂亮,同样值得一游。
行程结尾时我去了地下水宫。历史上伊斯坦布尔是缺淡水的城市,城中建有多个蓄水池,这座建于六世纪的地下水宫就是其中最大、最出名的一个。地下水宫空间巨大,再次让我赞叹罗马人工程技术之发达。其中有数百根石柱,大多数是从其它建筑挪用,所以能在石柱上看到颠倒残缺的雕像,比如有根石柱下面平躺着美杜莎的头像。宫中布置着不时变换颜色的彩灯,还有造型诡异的现代雕塑。要不是身边挤满了游客,大概会觉得有点恐怖。
此外我还逛了亚洲区的公园。伊斯坦布尔被海水环绕,却没有像样的海滩,只有亚洲区的几个海边公园还算有些休闲氛围。那里游客不多,是当地人休息、野餐的场所。
我想聊的最后两样事是土耳其浴室和街头野生动物。来伊斯坦布尔玩千万不要错过土耳其浴室,这里由大理石建成的浴室舒适豪华,服务周到,当地特色的肥皂按摩可以帮你消除旅途劳累。伊斯坦布尔是猫的天堂,从商业街到清真寺、大巴扎,无一处没有猫。这里的猫一点都不怕人,会主动走近游客讨食物讨按摩。野狗也不少见,明显不愁吃喝,全都非常肥硕。
这次伊斯坦布尔之行很让我满意,我认为伊斯坦布尔是可以与巴黎、罗马、巴塞罗那并列的欧洲最佳旅游城市。这里建筑、风景、美食一样不缺,又将东西方文化融于一体,独具特色。有的城市只要去一次就够了,伊斯坦布尔却让我期待下次再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