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打破常规:读胡利奥·科塔萨尔的《南方高速》

 

这本《南方高速》包括了科塔萨尔的三本短篇小说集:《秘密武器》《克罗诺皮奥和法玛的故事》《万火归一》。读完第一感觉是科塔萨尔的写作风格太多样了。假如把作者名字藏起来,你说这是三个不同作者写的我也会相信。

科塔萨尔小说最突出的优点是形式上的巧妙,亲自读了才有体会。博尔赫斯说:「没人能为科塔萨尔的作品做出内容简介,当我们试图概括的时候,那些精彩的要素就会悄悄溜走。」我姑且勉为其难,谈谈书里写了什么。

这些短篇小说可以笼统地分为四类:现实主义的,荒诞的,虚实交融的,超现实的。

第一类小说的代表是《追寻者》,这是一篇动人的、传统意义上的好小说。《追寻者》证明了,如果科塔萨尔不去搞先锋派文学实验,他依然会是位杰出的作家。这篇小说以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查理·帕克为原型,塑造了一位特立独行的音乐家乔尼。一方面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和真挚的艺术热情,好像是上帝派来人间的使者;另一方面他吸毒、酗酒、滥交,私生活混乱堕落,以至于三十几岁就过世了。这两方面的强烈对比,造成了人物的奇特吸引力。音乐圣人和肮脏的猴子,这两者其实并不冲突。中国人乐于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好像艺术家就应该有道骨仙风。但是艺术,尤其是像音乐这种感性的艺术,有时单纯地来自本能,无法用理性来分析。艺术天才与跑得快、跳得高的体育天才没什么区别,只是在某一方面超出常人,其余方面则与凡夫俗子无异。

第二类小说的代表是《南方高速》。这篇小说的手法是写实的,内容却非常荒诞。小说讲的是周末返回巴黎的高速公路堵车了。这本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事,可在小说里不知堵了多久,居然从八月炎炎夏日一直堵到下起雪来了。路上乘客一开始只是无聊,后来遇到食物和水短缺,有人努力重建秩序,有人恋爱,有人死亡,如同一场世界末日灾难片。故事结尾公路不堵了,所有车重新驶向巴黎,回归了生活常态,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如果你喜欢卡夫卡和加缪,大概也会喜欢这个故事。

书中半数以上的小说都可以归为第三类,现实与幻想交织,难以琢磨。比如说曾被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改编成电影《放大》的《魔鬼涎》,主人公在街上拍了一张照片,放大成海报大小挂在墙上,他根据照片里人物的表情神态幻想出一出色情敲诈,这到底是真是假?《秘密武器》更加令人费解,女主人公年少时遭人强暴,犯人被她的朋友私刑处死;数年后她结识了男朋友,这个男朋友一直让她潜意识联想到当年的强奸犯,而且男朋友本人也经常有混乱的记忆。故事最后戛然而止,让人一头雾水。科塔萨尔不是侦探小说家,真相如何或许无关紧要,他追求的就是虚实交融的效果,创造出文字的幻象。作为读者,只要欣赏其中的美感就好。比如《正午的海岛》,可以说是书中最美的一篇。主人公是空中乘务员,经常在航程中看到一个希腊小岛,渐渐为此着迷,搜寻一切关于小岛的信息,攒钱准备去小岛旅行。他幻想自己在小岛上,跟当地人一起捕章鱼,在海湾游泳。这想象越来越真实,似乎已经梦想成真,可是结尾时他看到飞机坠落,而落难的尸体就是他自己。《万火归一》干脆同时讲起了两个不相干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的女人被男友抛弃,在电话里分手;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总督设计害死与自己妻子偷情的角斗士;最后两个故事都以火灾告终。这些小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博尔赫斯。相比之下,博尔赫斯有贯穿始终的哲学理念与符号隐喻(比如迷宫与书籍),而科塔萨尔更变化多端,主题更不明显。

第四类小说以《克罗诺皮奥和法玛的故事》为代表,摘录几段给大家看看:

每天软化砖块的任务,在自称世界的黏性物质中开路的任务,每天上午遇见名称令人反感的平行六面体,对一切各安其位感到犬类般的满足,身旁的同一位女性,同样的鞋子,同一管牙膏的同样的味道,对面房子的同样的悲伤,肮脏的墙面上年岁已久的窗户和“比利时酒店”的招牌。像一头百般无奈的公牛那样把脑袋塞进透明的物质里,我们在它的中心喝咖啡牛奶,翻开报纸,了解玻璃砖块的某个角落里发生的事。转动门把的精巧行为,通过它,一切都能发生转换,拒绝用自然反应的冷漠力量来完成这种行为。待会儿见,亲爱的。一切顺利。

曾经,一只法玛在挤满了克罗诺皮奥和埃斯贝兰萨的仓库前跳特雷瓜舞和卡塔拉舞。最生气的是埃斯贝兰萨,因为他们总是不想让法玛跳特雷瓜或卡塔拉,他们想让法玛跳埃斯贝拉,那才是克罗诺皮奥和埃斯贝兰萨会跳的舞。

要不是之前读了《追寻者》《南方高速》,我会以为这是疯人呓语,电脑程序生成的无意义的词组排列组合。老实讲我根本没读懂,只能称其为超现实主义,或者说是走火入魔的文学实验。

读完全书,我依然无法为科塔萨尔下定论。他的小说太奇特了,每一篇都另起炉灶,难以预测。我欣赏他的文学才能,同时也感到他的风格技巧压倒了内容,新奇之余难免空洞。对我而言,先锋派作家只是常规阅读之余的一种调剂。

(译文摘自林叶青译本)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