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现实与虚幻之间:读菲利普·K·迪克的《尤比克》

 

菲利普·K·迪克是科幻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只要是稍微涉猎过科幻的人,就算没读过他的小说,总也看过几部由他作品改编的电影,比如《银翼杀手》《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等等。我从大学时开始接触他的小说,这些年来陆陆续续读了不少本,最近则读了这本《尤比克》。每读完一本,都加深了我的一个印象:菲利普·K·迪克是位伟大的科幻奇才,同时也是一个蹩脚的三流小说家。

这个说法乍看上去似乎很矛盾,实则不然。在我看来,科幻小说恐怕是与文学艺术联系最弱的小说类型,几乎是处于纯文学的对立面。科幻小说的主要看点在于脑洞大开的科学幻想,其余要素都是配料。越是硬核的科幻粉丝,往往越对科幻小说的文学性漠不关心。即便是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这样的科幻大师,写出来的东西都像是科研报告,几无艺术性可言。

哪怕是在科幻圈里,菲利普·K·迪克的写作水平也只能算中等偏下。他写不出可信的人物,所有角色都是推动情节的工具人。读完《尤比克》,我甚至无法描述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性格特征。他写不出像样的对话,书中每句对话都像是作者硬塞进角色嘴里的。至于设置悬念、调动情感、烘托氛围这些花活他就更做不来了,导致明明书中人物处在生死关头,我读起来却一点触动都没有。

这毕竟不是我第一次读他的小说,对文字上的毛病早有预料,也就不过多吐嘈了,还是多关心一下书中的脑洞。在科幻方面,这本书主要有三个设定:

第一,刚死去的人可以冷冻起来,处于半生半死的状态(原文half-life,中文版翻译成「中阴身」,好古怪的译法)。处在这一状态的死人可以短暂地激活大脑,拥有意识,可以与外界交流。这是全书中最核心的设定。

第二,未来超能力普及,会读心术和有预知能力的人使用超能力盗取商业机密。与此相对应,也有专门的反超能力公司,保护客户的隐私。小说中的主人公乔·奇普在一家反超能力公司担任技术员。这一设定表面上似乎很重要,书中也用了不少篇幅描写超能力,其实只是个幌子,那些超能力/反超能力角色都是龙套。

第三,未来所有产品都需要付费使用,连自己家的房门都要投币才能打开,没钱甚至出不了房间。这是对资本主义的小讽刺,跟主线情节没什么关系。

书中主要的情节是:主人公乔·奇普所在的反超能力公司接了一单大生意。他和公司老板朗西特,还有一群反超能力者,一起去了月球。这其实是对手公司设下的阴谋,他们遭到炸弹袭击,朗西特被炸死,其余人带着朗西特的尸体逃回地球。他们将朗西特放入冷冻棺材,试图与处在中阴身的朗西特交流,可是却无法建立联系。之后出现了两件怪事:一是所有事物都在加速腐朽,一开始是食物迅速变质,后来有的东西开始时间倒流,比如汽车变成旧型号;二是到处出现朗西特,比如硬币上的头像变成朗西特,电视上播放朗西特的广告。最后朗西特本人出现,向主人公说明当初在月球上幸存的其实是朗西特,其他人都被炸死了,乔·奇普这一群人都处在中阴身状态。在中阴身的世界里,他们遭受到反派乔里的攻击,一个接一个死去,唯一的解救办法是使用一种叫做「尤比克」的喷雾,可以延缓时间倒流。结尾主人公获得了尤比克,得到拯救。而理应处在现实世界的朗西特,突然发现身上的硬币出现了乔·奇普的头像。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读多了菲利普·K·迪克的书,会发现他有点「一招鲜,吃遍天」。他反复探讨同一个主题:如何区分现实与虚幻?他笔下的人物往往身陷奇特的梦魇:自己的记忆可能是虚假的,自己可能已经死了,自己可能是机器人,自己可能患了精神障碍,自己可能生活在虚构的世界里。这种对现实的怀疑伴随情节发展愈演愈烈,小说结尾也总是模棱两可,从不给出具体的答案。就像在这本小说里,到最后也没有讲明尤比克是什么,为什么朗西特的世界里会出现乔·奇普头像的硬币,现实与虚幻完全混在一起了。

如果你喜欢看科幻片,会发现有很多类似主题的「烧脑」电影,比如《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源代码》等等,连开放式的结尾也都如出一辙(比如《盗梦空间》结尾的陀螺)。而菲利普·K·迪克的小说要比这些电影早了几十年,是当之无愧的先驱。所以我说他是伟大的科幻奇才。尽管他的写作水平不怎么样,可他是真正有新想法的人,他粗糙的小说远比手法圆熟的陈辞滥调更有意义。

跟许多脑回路异于常人的奇才一样,菲利普·K·迪克的才华出自于独特的个人特质。他嗑药,信仰神秘宗教,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些都成了他的灵感来源。有时我会想,如果才华需要如此高的代价,当个平庸的人也没什么不好。

最后总结一下,《尤比克》是本不太好评价的书。这不是本文学意义上的好小说,可是有独特的科幻创意,而这些创意又被后来的科幻作品过度挖掘,现在看来未必有新鲜的冲击了。至于值不值得读,就只好见仁见智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