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戴维·伯恩斯的《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却常被一般人所忽视。无论是头疼脑热的小毛病,还是心肝肺的大问题,谁都会有些基本的常识吧?可是对于情绪病,普通人又有多少认知呢?我自觉知识有所欠缺,一直想读一读相关书籍。可问题是,太专业的心理学专著读不懂,浅显的心理自助书又往往是些没用的心灵鸡汤,想要找到一本既专业又易读的心理学书并不容易。

这本《伯恩斯新情绪疗法》(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戴维·伯恩斯是一位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其专业性毋庸置疑。这本书面向普罗大众,没有高深复杂的术语,里面的案例容易理解,提供的自助方法易于实践。对于心理学门外汉,这本书是一个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很好的起点。

全书内容非常丰富,包含很多测试和表格,我不打算也没办法在一篇短文里逐一复述书中内容。书中占用篇幅最长、令我收获最大的是以下三方面: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实践以及构建自尊的途径。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

认知行为疗法是全书的理论基础。这套疗法最基本的前提是:你的情绪是你的「认知」所创造出来的。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假设你整日忙碌照顾婴儿,晚上终于把婴儿放到床里让他睡觉。当你刚打算休息一下,婴儿却自己爬下床走出卧室。一方面,你可能会很恼怒,觉得婴儿一分钟都不让你放心;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很高兴,因为这是婴儿第一次自己爬下床,说明他长大了更独立了。对于同样的事件,却可能有不同的情绪反应,你的感受取决于你的想法。再想一想生活中的烦心事吧,比如塞车、排队、约会迟到,为什么有的人会大发雷霆,而另一些人却能泰然处之?如果你一直想着「真倒霉」「真不公平」,难免会生气;如果你认为这些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日常事件,你可能就会更平静。

情绪来自于认知。所以,如果你患了情绪病,长期处于抑郁、暴躁的状态,说明你的脑海里有错误、扭曲的认知。书中列举了许多认知扭曲,比如:

  •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你以黑白分明的范畴来看待事物,如果你的表现不够完美,你就会认为自己彻底失败。
  • 过于概括:你把一个孤立的消极事件看做是一个永远会持续下去的失败模式。
  • 跳跃式结论:即便没有确定的事实令人信服地支持你的结论,你也会对事情作出一个消极的解释。

诸如此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概括一下,就是「不理智」,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当一个人遇到糟糕的事,比如失恋、患病、欠债、家庭矛盾,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对于健康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负面情绪会减弱或消失;而情绪病患者会陷入错误认知里出不来,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失恋一次就再也没人爱,丢掉工作就意味着人生彻底失败。

实践

那么要怎样应对认知扭曲呢?书中针对每一种情绪问题(如无所作为、愤怒、拖延、内疚等等)提出了详细具体的解决方法,经常用到纸笔、计数器等道具。比如:

  • 三栏法:在纸上画出三栏,一旦有了自我批评的负面想法,就把想法记录在第一栏「下意识想法」,然后在第二栏「认知扭曲」分析这种想法犯了哪一类逻辑错误,最后在第三栏「理性反应」里合理地为自己辩护。
  • 垂直箭头法:记录下造成负面情绪的下意识想法,然后追问如果这个想法是真的,那又意味着什么,再记录新的下意识想法。重复这一步骤,直到抵达问题的核心。
  • 心理生物反馈:一有消极想法就记录下来,每日统计消极想法次数,观测分数变化。
  • 快乐预测清单:记录生活中的活动,比如朋友聚会、跑步、读书等等,事前用0到100来预测你做这件事的快乐程度,事后再记下你实际的快乐程度。

我的理解是,一旦陷入负面程序,理智就下线了,所以要人为刻意地唤醒理智。你到底有多苦恼?为什么苦恼?白纸黑字记下来,监控自我情绪,把非逻辑思想暴露出来,用客观的想法来代替扭曲认知,最终将负面情绪化解。

构建自尊的途径

以上手段是用来「治标」,如果要「治本」,就要回答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要如何构建自尊?心理学所说的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评价。高自尊,肯定自己的价值,是自爱和快乐的源泉;反过来讲,几乎所有消极情绪都造成对自尊的破坏。

作者分析了寻求自尊的几种典型的错误观念:认为自尊来自于成功、爱与赞成。

我一直以为,对成功的鼓吹是现代社会最大的骗局。「成功学」倡导一种狭隘的人生观,好像只有功名利禄才值得追求。所谓的成功人士永远是社会中的极少数,如果把自尊寄托在成功上,十有八九会幻灭。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取得成就不等于快乐。

爱与赞成可以放在一起说。将自尊建立在爱与赞成上,就是说「只有别人爱(或赞成)我,我才有价值」。换言之,如果得不到别人的爱与赞成,我就成了失败者。这种想法等同于放弃了自我的独立性,永远去讨好别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否定了错误观念后,作者提出了四种通往自尊的途径:

一是否定人的价值的存在。这个观点很有挑战性,我很难完全认同。不过,作者接下来的说法很有启发性:不考虑「价值」这种抽象的东西,人生依然可以过得很好。「不要抓着价值不妨,而是致力于日常生活中的满意、快乐、学习、掌握、个人成长和与其他人的交流。」

二是承认所有人从生到死都有价值,而这个价值是无法度量的。这与上面的说法只是颠倒了一下用词,从「所有人都没价值」变成「所有人都有价值」,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关注具体的生活,没必要去纠结价值。

三是认识到只有不合逻辑的自我贬低才会让你失去自我价值感。「既然只有扭曲的想法才能剥夺你的自尊,这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夺去你的价值感。」

四是决定友善地对待自己。把自己当成重要的客人,「毫无屈辱感和优越感地承认你的正面优点,毫无自卑感和自贬感地承认你的错误和不足。」

三、四两点乍看上去不错,可是有循环论证的味道。一个人因为缺失自尊才会自我贬低和不自爱。作者先说停止自我贬低和不自爱的方法是构建自尊,然后又说构建自尊的方法是停止自我贬低和不自爱,这不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吗?

讨论到这里,问题进一步抽象化了,其实是在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事实上任何一本书也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尽管如此,依然可以总结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要想人生快乐,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不认为存在一套客观正确、永恒不变的三观,但我坚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套值得自己信奉的理念。

结语

不管是情绪问题自助、防患于为然,还是单纯地增长见识,这本书都值得一读。不过真患病了还是要看医生。书中最后一章是抗抑郁药物使用指南,用药需要专家的监督指导,请谨慎参考。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