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伯特兰·罗素的《中国问题》

 

1920年罗素受邀访问中国,讲学一年。尽管一路旅途颠簸,后来还差点因为得肺炎死掉,罗素还是对这次中国之旅很满意。当时少有西方学者来华,像罗素这样高级别的就更稀少了,自然成了轰动全国的大事。《围城》里还有一段笑话,一个装模作样的学者自称帮罗素解答了许多问题,不过他没讲明罗素问的不过是「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搁几块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返回英国之后,罗素于1922年发表了这本《中国问题》,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民族、文化、以及政治、经济问题。这本书距今已经将近一百年了,依然值得一读。主要看点有两方面,一是提供历史资料,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罗素在中国住了不到一年,可他对局势的理解很透彻,洞察力惊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列强欺压。罗素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列强的丑恶嘴脸。比方说,英法怂恿中国参加一战,他们并不指望中国对战争有什么贡献,而是籍此名正言顺地处置德国在中国的资产,把德国人赶出中国。美国态度伪善,装成中国的好朋友,罗素指出美国热衷传播意识形态,是一手拿枪一手拿圣经传道的肌肉基督徒,目的是搞经济帝国主义。日本是中国的头号威胁,罗素用了四章来分析日本人的性格、历史和中日关系,强力批判日本军国主义,鄙视日本政府对民众的洗脑。罗素不相信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中国行得通,这是他看走眼的地方,不过当时国内布尔什维克确实未成气候。总之,罗素认为中国要想强大,不能指望任何外国势力。他为中国指出的救国之路,首先是建立有序政府,结束军阀割据的乱象;然后在中国人管控下发展工业;最后是推广教育。他认为铁路和矿山都应该由中国政府控制,采用国有企业形式,避免私有资本主义。他的想法大体上都是正确的,也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理想很美好,可是如何实现理想,罗素没能给出答案,这个问题终归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回答的。

让我格外感到心寒的一点是,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当时的西方知识分子对列强的丑恶行径有深刻认识,可这些国家依旧做出了反人类的帝国主义恶行。像罗素这样的良心还是太少,起到的作用太小了。奥威尔曾写道:「罗素先生是当代最富可读性的作家之一,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让人觉得很心安。只要他和像他这样的人还活着,没有被关进监狱,我们就知道世界仍然没有完全陷入癫狂。」不过这一丝理智的声音,始终抵不过世界的癫狂。

此书中,罗素不吝对中国人的赞扬。罗素称赞中国人懂得享受生活,镇定自若,沉静端重,温文尔雅,幽默,包容,吃苦耐劳。百年之后读到这些赞扬,我不由得感到惭愧。不得不说,罗素的观点带有偏见,过于美化中国传统品格了。罗素反对资本主义,意识到了西方文化的危机。西方人追求无止境的扩张、进步,争当最大最强,残忍暴戾,耽于物质。这种追求最终导致的就是战争与奴役。罗素赞扬中国人的恬淡,是把这当成了一剂解救西方的解药。

时至今日,中国人已经没几个信孔孟老庄的了,传统文化几乎消失殆尽。一切向钱看,搞996「福报」,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已经远远快过西方人,论急功近利称得上世界第一。罗素希望中国能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这种想法还是太天真了。如果罗素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不知道会有多么失望。

百年前的中国处在生死存亡之际,作为中国人永不该忘记这段历史。读一读亲历者的观察,远比历史课本鲜活。我们无疑比过去强大了,同时也该反思自己背弃了哪些传统。

说完这么多严肃的话题,最后再谈点儿轻松的。读完这本书后,我翻了翻《罗素自传》中访华的内容,罗素很欣赏中国人的幽默感。赵元任当时为罗素当翻译,罗素给他自己写的一篇题为《现在混乱的原因》(Causes of the Present Chaos),赵说「我想现在赵氏的来源就是先前的赵氏(The causes of present Chaos are the previous Chaos)」。罗素在华患病时,日本报纸造谣说他去世,而且拒绝更正。罗素离开中国后接着去了日本,一直遭到日本记者的骚扰,不胜其烦。于是他的女友朵拉给每家报社一张字条,说罗素已死,不接受采访。可这不但丝毫没有阻挡镁光灯,记者们还说「真有趣」。罗素离开日本时,报社还不忘了伪冒他的名义写一篇鼓吹沙文主义的告别辞。经历如此种种,也难怪罗素喜欢中国人,讨厌日本人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小说】决心(五)(全文完)

  莉亚沉吟了一会儿,随后开始讲她过去和安托万的事。玲知道莉亚完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莉亚这么做是出于对玲的同情,大概是同病相怜吧。 莉亚和安托万是大学同学,他们在学生时代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就同居了。同居大半年后,有一天安托万突然不见了,好久没回家。莉亚跟安托万的母亲通电话,才知道自己被抛弃了,安托万和别的女孩在一起了。莉亚一开始最主要感觉还不是伤心或者愤怒,而是迷惑不解。他们谈了几年恋爱,关系一直很稳定,安托万走之前也没跟莉亚争吵过。他这次出走肯定酝酿很久了,他当初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莉亚一起生活的呢?过了三个月,安托万和另外那个女孩分手了,又想要跟莉亚复合。莉亚挣扎一段时间后同意了。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莉亚不会跟安托万复合。但当年莉亚太年轻,这是她的第一段长期恋爱,她太缺乏经验。即便被伤害了,她依然留恋这段感情,所以才轻易原谅了安托万。她相信了安托万的说辞,相信他只是年轻不懂事,没准备好面对成熟的恋情,太早同居让他不知所措,所以他一时冲动犯下了错误。 后来他们结婚了,有了斯万。安托万是个尽责的父亲,把斯万照顾的很好。在莉亚看来,当初被抛弃只是爱情路上的一段小挫折,他们会永远在一起。没想到在斯万五岁时,莉亚发现安托万出轨了,他在出差时跟年轻女同事发生了关系。之后是漫长又折磨人的哭闹、争吵、婚姻咨询、离婚、财产分割、抚养协议,莉亚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累。 这么多年过去,莉亚已经放下了过往的恩怨。她很高兴安托万和玲在一起,她一度以为安托万终于成熟了。可惜很显然,他并没有。 听了莉亚的故事,玲受了沉重的一击。原来安托万是个惯犯。 莉亚和玲一起探讨安托万的性格。对莉亚来说,要抨击安托万是很容易的,但她不想将他简单地归类为坏人。莉亚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安托万的动机,因为安托万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他当初并不想离婚,他说依然爱莉亚,但终究还是出轨了。他背叛玲,同样也只是给出一些泛泛的理由。莉亚觉得,说到底,一个人出轨的理由有两个:他想这么做,他允许自己这么做。 他想这么做,因为他追求即时的满足、短暂的快感。他的心里有一个洞,这个洞永远都填不满。莉亚相信他当初并不想离婚,他现在也不想跟玲分手。一夜情、网络交友、色情网站提供的都是肤浅的性刺激,他不是要寻找一个新情人来取代旧伴侣。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当他理性思考时,他知道合理、有利的选择是维持一段持久的关系。但他并不总是理...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