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伯特兰·罗素的《中国问题》

 

1920年罗素受邀访问中国,讲学一年。尽管一路旅途颠簸,后来还差点因为得肺炎死掉,罗素还是对这次中国之旅很满意。当时少有西方学者来华,像罗素这样高级别的就更稀少了,自然成了轰动全国的大事。《围城》里还有一段笑话,一个装模作样的学者自称帮罗素解答了许多问题,不过他没讲明罗素问的不过是「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搁几块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返回英国之后,罗素于1922年发表了这本《中国问题》,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民族、文化、以及政治、经济问题。这本书距今已经将近一百年了,依然值得一读。主要看点有两方面,一是提供历史资料,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罗素在中国住了不到一年,可他对局势的理解很透彻,洞察力惊人。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内有军阀割据,外有列强欺压。罗素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列强的丑恶嘴脸。比方说,英法怂恿中国参加一战,他们并不指望中国对战争有什么贡献,而是籍此名正言顺地处置德国在中国的资产,把德国人赶出中国。美国态度伪善,装成中国的好朋友,罗素指出美国热衷传播意识形态,是一手拿枪一手拿圣经传道的肌肉基督徒,目的是搞经济帝国主义。日本是中国的头号威胁,罗素用了四章来分析日本人的性格、历史和中日关系,强力批判日本军国主义,鄙视日本政府对民众的洗脑。罗素不相信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中国行得通,这是他看走眼的地方,不过当时国内布尔什维克确实未成气候。总之,罗素认为中国要想强大,不能指望任何外国势力。他为中国指出的救国之路,首先是建立有序政府,结束军阀割据的乱象;然后在中国人管控下发展工业;最后是推广教育。他认为铁路和矿山都应该由中国政府控制,采用国有企业形式,避免私有资本主义。他的想法大体上都是正确的,也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理想很美好,可是如何实现理想,罗素没能给出答案,这个问题终归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回答的。

让我格外感到心寒的一点是,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当时的西方知识分子对列强的丑恶行径有深刻认识,可这些国家依旧做出了反人类的帝国主义恶行。像罗素这样的良心还是太少,起到的作用太小了。奥威尔曾写道:「罗素先生是当代最富可读性的作家之一,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让人觉得很心安。只要他和像他这样的人还活着,没有被关进监狱,我们就知道世界仍然没有完全陷入癫狂。」不过这一丝理智的声音,始终抵不过世界的癫狂。

此书中,罗素不吝对中国人的赞扬。罗素称赞中国人懂得享受生活,镇定自若,沉静端重,温文尔雅,幽默,包容,吃苦耐劳。百年之后读到这些赞扬,我不由得感到惭愧。不得不说,罗素的观点带有偏见,过于美化中国传统品格了。罗素反对资本主义,意识到了西方文化的危机。西方人追求无止境的扩张、进步,争当最大最强,残忍暴戾,耽于物质。这种追求最终导致的就是战争与奴役。罗素赞扬中国人的恬淡,是把这当成了一剂解救西方的解药。

时至今日,中国人已经没几个信孔孟老庄的了,传统文化几乎消失殆尽。一切向钱看,搞996「福报」,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已经远远快过西方人,论急功近利称得上世界第一。罗素希望中国能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这种想法还是太天真了。如果罗素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不知道会有多么失望。

百年前的中国处在生死存亡之际,作为中国人永不该忘记这段历史。读一读亲历者的观察,远比历史课本鲜活。我们无疑比过去强大了,同时也该反思自己背弃了哪些传统。

说完这么多严肃的话题,最后再谈点儿轻松的。读完这本书后,我翻了翻《罗素自传》中访华的内容,罗素很欣赏中国人的幽默感。赵元任当时为罗素当翻译,罗素给他自己写的一篇题为《现在混乱的原因》(Causes of the Present Chaos),赵说「我想现在赵氏的来源就是先前的赵氏(The causes of present Chaos are the previous Chaos)」。罗素在华患病时,日本报纸造谣说他去世,而且拒绝更正。罗素离开中国后接着去了日本,一直遭到日本记者的骚扰,不胜其烦。于是他的女友朵拉给每家报社一张字条,说罗素已死,不接受采访。可这不但丝毫没有阻挡镁光灯,记者们还说「真有趣」。罗素离开日本时,报社还不忘了伪冒他的名义写一篇鼓吹沙文主义的告别辞。经历如此种种,也难怪罗素喜欢中国人,讨厌日本人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