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劳伦斯·布洛克的《八百万种死法》

 

劳伦斯·布洛克是冷硬派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近些年来在国内被大规模引进,浩浩荡荡好几十本。受到出版社宣传攻势的影响,我不由得对他产生了好奇,挑了一本名字颇为奇特的《八百万种死法》来读。读完很有些失望,感慨全书最大的优点就是起了个吸引人的标题。

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颓废的中年男人马修。马修过去是个警察,因为办案过程中误杀了一个小女孩而引咎离职,成了没牌照的私家侦探。他离异单身,有酗酒的毛病,侦探生意也不怎么样,生活一团糟。小说开始时,一个妓女想要结束卖淫生涯,但是不敢跟皮条客直说,于是就拜托马修帮她跟皮条客交涉。马修找皮条客谈话,皮条客答应让妓女离开。马修以为事情办好了,没想到随后这个妓女就在旅馆被乱刀砍死。心怀负罪感的马修对此展开了调查,故事中途又出现更多的受害者,最终马修发现了真凶。

这是一本典型的冷硬派小说,推理的成分非常少,悬疑性也稀缺。马修办案的方法就是四处走访,没完没了地谈话。他好像是无头苍蝇到处乱撞,案件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快要结尾了,马修没头没脑地突然就发现真相了,原来真凶是一个从未登场的路人甲。这个路人甲在书中只出现了一页,转眼间就被马修开枪打死了。

尽管我从一开始就没抱太大期望,读到最后还是为结局的粗糙感到震惊。既然是侦探小说,读者多多少少都会期待结尾揭穿真相的一刹那,享受解密的快感。然而这本书的结尾显然做不到这一点。给我的感觉是,似乎作者觉得差不多该收尾了,就随便安排了一个凶手,纯粹是在糊弄。如果你读侦探小说是为了追求悬疑刺激和脑力激荡,想要看到逻辑缜密的推理,那你千万不要在这本书上浪费时间。

喜欢冷硬派小说的读者或许会说,这类小说本来就不追求悬疑推理,看点是黑暗的氛围和对孤独绝望的刻画。即使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也觉得这是一本坏书。《八百万种死法》中对孤独的描写空洞肤浅,带着一股矫情。主人公马修身上贴满了标签:误杀女孩造成的心理创伤和负罪感,离异,酗酒。这些标签让读者迅速了解这个角色,可之后就是不断地重复,始终停留在标签的层面上,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发展变化。这本书绝对是我读过的最罗嗦重复的小说之一,全书三分之一都可以直接删掉。书中无数次地描写马修渴望喝酒,无数次地描写马修喝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有一次居然加了糖和奶精,让昏昏欲睡的我稍微清醒了一点,原来是因为咖啡机太糟糕了),无数次地描写马修参加匿名戒酒会。马修将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献给教堂,这本来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表现人物性格的小细节,可是经过书中一再重复,反倒造成一种装腔作势的虚假感。这些重复描写,暴露了作者在人物刻画上的黔驴技穷。对于马修这个角色,作者根本讲不出更多深层的内容,开场时他是什么样,结尾时依然是什么样。马修这个乍看上去很有性格的硬汉,实际上跟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海报上的「孤胆英雄」毫无区别,同样简单扁平。

再说说「八百万种死法」这个标题。八十年代的纽约有八百万人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是「八百万种死法」。这个神来一笔的标题同样被浪费了。书中反复描写马修看报纸,每次都在报纸上读到暴力犯罪,有的被乱刀砍死,有的被枪射死,最稀奇的是被动了手脚的电视机炸死,真是对应了八百万种死法。这本书似乎想要证明我们生活在人间地狱,绝望与堕落都无可避免。可是除了表现治安混乱,这些悲惨恐怖的新闻还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呢?作者并没有真正刻画出大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只是和小报记者一样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没错,社会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可是一味地夸大展示暴力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只会造成负面影响。

当然了,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商业小说,作者本人也没那么多追求。不过,当我读一本以推理为主的侦探小说时,不论写的好坏,再不济也算是个脑筋急转弯,总能提供些基本的娱乐价值。而《八百万种死法》这样的冷硬派小说,既不能活跃我的大脑,也没什么艺术上的价值,只留下苦涩干瘪的余味,实在算不上是种好的娱乐,我只好敬而远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