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学徒(六)


沈沛曾经期望的轰动效果终于出现了。包括沈沛所属公司在内的众多新闻媒体对其轮番报道,学徒成了国际上最重大的新闻,已经远远超出了科技新闻的范畴。如果说之前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反应还包含着玩笑的意味,这次则是真真正正地被惊讶到了。在过去,各地的人工智能道德委员会并不为人注意,现如今他们的工作则逐渐浮上台面。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社会,这些问题不再是玩笑,而是迫在眉睫的真实问题。

一如既往地,沈沛对学徒项目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他尝试阅读了沉思公司近期发表的论文,争取做出科学准确的报道。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超出了沈沛的理解能力,但是整体的实验思路还是非常清晰明了的。沈沛赞叹于沉思公司设计实验时的深思熟虑,各种情况都照顾的面面俱到。

任何热门新闻都会引起争议,这次也不例外。多数声音是颂扬科技的进步,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媒体过于夸大其词。唱反调的人中就包括著名的青年钢琴家路璐。

路璐与沈沛年龄相仿,可是她成名极早。沈沛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路璐已经在国际钢琴比赛中扬名了,现在更是被公认为世界顶级的钢琴艺术家。也许是因为天才人物生来与众不同,路璐一直以特立独行著称。比如说古典音乐一向给人严肃高雅的印象,无论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庄重着装,路璐却喜欢穿时尚性感的短裙,大胆地展露自己的姣好身材。尽管惹人议论纷纷,她却对此不屑一顾。此外,路璐还喜欢在网上发表言论,褒贬时事毫无顾忌。她直来直去的发言惹火了不少人,真诚的态度也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喝彩。总而言之,这位钢琴女王常年处于舆论焦点,这次的大胆发言也保持了她一贯的风格。

沈沛读了路璐在社交网络上的几条发言,她说听过学徒在网上公开的几段录音后,觉得不过尔尔。她读到一则留言,说人工智能将取代钢琴家,钢琴家们的饭碗即将难保,这一下子惹火了她。路璐义正言辞地抨击国民音乐素质低下,缺少基本的古典音乐欣赏能力,无力区分艺术高下。她说,满足于机器演奏的人都对古典音乐尚未入门。

读过路璐的发言后,沈沛灵机一动,心想能不能采访路璐,让她尽情发表一下高见呢?沈沛在科技板块工作,一般来讲没有机会接触路璐这样的明星,不过这次或许是个好机会,借由明星进一步扩展科技新闻的受众。沈沛随即与娱乐版的同事联系,要到了路璐经纪人的电话,向经纪人表达了采访的意愿。当时沈沛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没想到路璐居然真的同意了。一周后两小时的专访,地点就在路璐国内的工作室。

转眼到了采访的日子,沈沛早早到了路璐的工作室。沈沛对这间工作室的豪华程度早有耳闻,实际见到时还是颇有些惊艳之感。工作室位于郊区湖边,景色如画。建筑物有三层,内部不仅有琴房、录音室,还有一个能容纳五十人的小音乐厅。路璐这样的大明星工作安排忙碌,直到约定时间过后半小时,她才姗姗来迟。

路璐身穿一身深色连衣裙,优雅简约。沈沛本来想着要平常心对待,没想到面对明星时还是有一点紧张,暗中苦笑。礼节性地寒暄一番后,采访进入了正题。沈沛立即抛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路璐对学徒的演奏有什么感想?

路璐显然是有备而来,从容不迫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此前,她反复仔细听过网上公开的学徒录音片段。首先,她夸赞了学徒演奏技术的高超。许多钢琴技术对人类来讲是很困难的,比如「大跳」,手指要在距离很远琴键间穿梭;再比如多声部演奏,手指要有高度的独立性,十只手指各忙各的。就算是最基本的技术,比如快速、均匀、有力地弹奏琴键,同样需要长久的练习。钢琴演奏是手指的舞蹈,是一门精确到严酷的艺术。人类钢琴家需要长年累月才能获得的高超技术,对于机器来说似乎是轻而易举、手到拈来。学徒在速度、力度上的掌控都堪称完美,从不失误。路璐还提到,她很惊讶那些测试人员居然听不出学徒是机器,人类即便是顶尖大师也无法长期保持这样无懈可击的演奏,一首曲子总难免会出现些细小的问题。路璐说,自己很羡慕机器的技术能力。

话音一转,路璐开始点评学徒的缺点。她说,学徒的演奏包含着奇特的矛盾性,一方面在技术上完美无缺,另一方面则在音乐诠释上做的很粗糙。放在人类上来说,好像这表演既全神贯注又漫不经心。学徒的演奏过于冷静了,无论乐曲热情似火还是浪漫如风,在它的手下都成了深沉内敛。学徒像是一个充满智慧、但是对音乐缺乏热情的人,勉为其难地奏出机械式的音符。

作为曾被学徒感动过的人,沈沛觉得这些批评有些刺耳。他提出,自己曾有幸听过学徒的现场演出,令自己非常感动,仅凭若干片段似乎不足以为学徒下定评。另外,他指出沉思的图灵测试是盲测,测试人员预先并不知道演奏者是机器还是人类;如果预先知道了对方是机器,是不是会下意识地寻找演奏中的「机器风格」,更难以被感动呢?

面对颇具火药味的质疑,路璐淡淡一笑。她说,根据当下的资料想要给出最终结论确实欠妥。但是她坚信机器有天生的局限,始终达不到真正艺术家的水平。她列举了两个理由:

第一点,音乐不是从真空中自己产生出来的,当音乐家创作音乐时,一定有其历史背景、创作动机。比如说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气势恢宏,力量充沛,充满英雄气概。贝多芬写这部交响曲最早是献给拿破仑的,颂扬法国大革命,体现了贝多芬的激情和世界观。再比如说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用乐器生动地描绘了众多动物,大象、袋鼠、天鹅等等。即便是没有明确标题的绝对音乐,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审美倾向也更有助于理解音乐。学徒是一台机器,根本没有能力理解人类的文化。学徒知道什么是英雄气概吗?知道什么是天鹅吗?那么,学徒又如何能够真正理解音乐呢?

第二点,钢琴演奏要投入自身的情感。音乐中的痛苦、悲伤、兴奋、喜悦、浪漫、神秘、高雅、幽默……都要通过钢琴家的双手表现出来。如果钢琴表演者自身是个毫无情绪的机器,又怎么能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呢?讲到这里,路璐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在她年少时,曾经远赴海外参加钢琴比赛,当时她选了一首肖邦的协奏曲。肖邦是以浪漫著称的,曲子里饱含深情。相爱时的炽热情感、失去爱人时的悲痛遗憾,这些肖邦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对于年少的路璐来说太陌生了。她还是个孩子,从没有过恋爱经历,尽管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可就是怎么都弹不好。直到后来,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对远在他乡的姐姐的思念投入到演奏中,彻彻底底地敞开心扉,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才最终弹好这首曲子,并一举取得比赛冠军。所以她相信,没有情感的机器无法达到人类钢琴家的艺术境界。

路璐说的这两点都很有道理。事实上,当第一次采访王博士时,沈沛心中也产生了类似的疑惑。沈沛心想,如果能邀请路璐和王博士对谈,一定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不过,在数个月的思考当中,沈沛自己也有了一些心得。他在科学与音乐两方面都是外行,不敢说自己的想法有多正确。可是正因为中立的身份,说不定能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

对于路璐的第一个观点,沈沛提出音乐是绝对的,不需要音乐之外的东西来支持。沈沛曾经问过自己,学徒真的理解音乐吗?学徒所理解的似乎只是一串串的数字程式啊。可是转念一想,理解音乐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一定需要理解文化才能进一步理解音乐,那音乐就成了只对一部分人有意义,纯属自娱自乐的东西了。比方说,假如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听到了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他们对什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欧洲历史文化一无所知,这些音乐还有价值吗?沈沛认为音乐始终是有价值的。即使是外星人,可能由于生理结构上的差异无法聆听人类音乐,但是乐谱中的结构形式还是能被辨识出来的,绝不会被当成无意义的胡乱涂鸦。所以,尽管学徒理解音乐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可学徒还是可以理解音乐的。

对于路璐的第二个观点,沈沛首先提出人类的情感可能同样是机械式的。在生物学的视角上,人类的喜怒哀乐都是有具体的生理意义的,是对外界事件的生理反应。在人类主观看来深刻复杂的情绪,其实都对应着神经系统各种化学物质的分泌。尽管由于当前科学水平的限制,我们很难想象机器要如何拥有情绪;但是,生物与机器之间未必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接下来,沈沛又提出即使演奏者本身没有情感,依然能在演奏中表达出情感。音乐本身是没有情感的,音乐传达到听众耳中之后,听众才产生了情感反应。沈沛引用了沉思公司论文里提到的「中文房间」的例子。假设把其中的「中文」换成「钢琴曲」,一台机器在密闭的房间里按照指示演奏钢琴。音乐说穿了不过是一连串特定频率、波长、波形的声音组合,如果这台机器能弹奏出与人类钢琴家相仿的声音组合出来,听众一样会被音乐感动。只要音乐是相同的,演奏者是人还是机器根本没有区别。

最后沈沛指出,学徒是迭代式开发、不断演化的人工智能,学徒未来能达到的高度绝不局限于目前的表现。

路璐沉思了一番,说沈沛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完全说服她。这些哲学层面的讨论过于抽象,而且只是指出可能性罢了。单就学徒目前的表现来讲,路璐不认为机器已经达到艺术家的水平。经过这一番讨论,路璐表示很关注学徒项目未来的发展。

采访结束后,沈沛回到办公室撰写稿件。跟踪这个项目这么久,沈沛每次都有新的体会,这次与路璐的交流更加激发了沈沛的思考。对于这样复杂的课题,有不同的声音是理所当然的,外界的反馈也是有益于技术发展的。沈沛将与路璐的讨论转达给了王博士,王博士也表示很感兴趣。在王博士的回复邮件中还传达了一条劲爆消息,学徒会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经过了新闻界的报道与学术界的认证,学徒是时候与大众见面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