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谈日本动画电影


人总是容易对年轻时的事念念不忘。年轻时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伴随人的一生。说起电影,最令我难忘的是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其中又以香港电影和日本动画电影为代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谈后者。
动画是种成本昂贵的艺术。八九十年代电脑作画尚未普及,日本动画电影主要都是靠手绘。在影院上映的动画要追求品质,不能像电视动画那样偷帧数浑水摸鱼。一部九十分钟的动画电影,作画数轻而易举就要超过十万张,这个工作量想想都可怕。而且动画的题材和受众受限制。一般都拍些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观众以青少年为主。成本高加上受众少,动画电影相对来讲算是小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能保质保量拍动画电影的只有迪斯尼。
我小时候只看过零星几部动画电影,包括迪斯尼的《人猿泰山》,国产的《哪咤闹海》《宝莲灯》等等。说实话我对这些电影兴趣不大。直到初中后,由于网络的普及,我才见识到日本动画电影的魅力。
日本动画电影带给我的首先是视觉上的冲击。无论迪斯尼还是国产动画电影,人物线条都比较圆润,整体画风偏向低幼化。当我看到《阿基拉》和《攻壳机动队》时,真是第一眼就被惊艳到了,未曾想到动画的美术风格也能这样冷峻。《阿基拉》中天塌地裂般的破坏场面,《攻壳机动队》中高速凌厉的动作镜头,都令人一见难忘。日本动画电影的另一特色是题材多样,科幻、悬疑、冒险、爱情应有尽有,不拘一格。《未麻的部屋》大胆前卫,《岁月的童话》细腻写实,这些题材恐怕只有在日本才会被拍成动画。
我这些年来看过的日本动画电影大概百余部。接下来我挑选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按照导演分别讨论。
宫崎骏
宫崎骏毫无疑问是日本动画导演中最著名的一位。一开始时我对他并不十分喜欢。之前介绍了我接触日本动画电影的经历,不难理解我起初是被面向成年人的动画所吸引。青春期少年往往急于摆脱童年的稚气,宫崎骏的动画在当时的我看来过于童趣了,一点都不酷。此外,宫崎骏的电影有着鲜明的思想主题,用不容置疑的态度阐述自己的想法,这让我联想到了国内的教育片,不由得产生了反感。直到自己真的长大后重看宫崎骏的电影,才慢慢体会出他的好处来。现在我仍谈不上多喜欢他的动画,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天才人物,是真正的艺术家。
首先要说的就是他一流的动画技术。动画不单单是绘画,还包括对镜头和动作的理解。没有技术做支撑,一切艺术思想都是空中楼阁。随便挑出他的任意一部电影,任意挑出一个片段,都能看到精巧的构图,丰富的细节,流畅的动作,以及蓬勃而出想象力。当然,动画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这些都要感谢吉卜力工作室辛勤工作的画师。但宫崎骏是出了名的“暴君”,对动画的把控直到最深入的细节,最终成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
其次是他杰出的叙事能力。宫崎骏既能画又能写,他的动画都是自己担任编剧。宫崎骏的动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叙事花样,从来都是直来直去。所谓大巧不工,就是这份直来直去才显示出大师的气派,他不需要什么噱头,拍出来的故事就是好看。我看的小说、影视越多,就越觉得能写出好故事是稀有的才能,绝大多数的作家、编剧都是重复旧有的套路罢了。所以我十分佩服宫崎骏正面出击的叙事能力。
再有是他动画中的思想性。动画电影成本高,必然趋向商业化,即便是成名的大导演也没有几个能坚持自我表达的,而宫崎骏始终执着于个人表述。他的几部代表作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尤其以《幽灵公主》为集大成的杰出代表。正像《幽灵公主》中对不同势力的多角度描述,宫崎骏并没有单纯肤浅地将人或自然的某一方定义为善或恶,而是激发观众思考如何能让两者和谐相处。我不觉得宫崎骏是深刻的思想家,但是能把严肃的探讨引入到动画中,这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最后是他旺盛的精力。不得不说,有雄心壮志的人才能做出伟业。宫崎骏全身心投入到动画事业中,拍出一部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动画电影,为常人所不能为。他统筹全局的魄力,对完美的严苛追求,都体现出天才的气质。他几次说要退休,然后又出尔反尔,实在是缺乏自我认知。我相信他一定会工作到最后一刻。
在宫崎骏的众多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幽灵公主》,在我眼里这是他最好的一部电影。其次我则比较偏爱《龙猫》,简单自然却让我格外感动。不怎么喜欢,甚至有些反感的则是《起风了》。即便抛除掉政治因素,其中的论调也让我无法苟同。人生在世总要有多方面的考虑,只是单纯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是任性、不成熟的表现。如果追求理想的途中冷落、牺牲了此外的一切,这没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宫崎骏的电影观点太强硬,如果观众持有不同的观点,必然出现理念上的冲突,影响到对电影的观赏。这可能就是我欣赏宫崎骏却无法对他感到亲近的原因吧。
高畑勋
因为宫崎骏名声太盛,吉卜力其他导演都活在他的阴影下。海外常常会搞混吉卜力电影的导演,把所有影片都算成是宫崎骏拍的。其中最冤就是高畑勋,按资历来算他还是宫崎骏的前辈。
与激进的宫崎骏相比,高畑勋要平和的多,事实上甚至有些过于四平八稳了。宫崎骏的电影有着鲜明的特色,而相较之下高畑勋则有些缺少棱角。高畑勋在吉卜力的五部电影,《萤火虫之墓》和《岁月的童话》是现实题材,《平成狸合战》是热闹的幻想片,《隔壁的山田君》是改自四格漫画的搞笑片,《辉夜姬物语》则是传统的民间传说。光看这五部电影,很难总结高畑勋到底是怎样的风格。高畑勋的每一部电影都很好,同时好得不张扬,把导演自己藏起来了。在我心中高畑勋像是位勤勤恳恳、德高望重的老手艺人,只是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
他这五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岁月的童话》。我是个喜欢怀旧的人,非常能理解主人公的心情。那些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对他人来说都是无足挂齿的小事,对自己却有不寻常的意义。只有同过去和解,自己才能真的成长。比起鸿篇巨制,有时温情细腻的小作品更能打动人。正因如此,高畑勋的动画永远在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他吉卜力导演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为宫崎骏和高畑勋提供平台,这样的工作室必然难以持续发展。吉卜力也推出过数部年轻导演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我看来都被吉卜力的传统局限住了,亦步亦趋地模仿过往经典的风格。这里面也存在宫崎骏插手过多的问题,年轻人不能放手去做。最终的结果,好些的是不功不过,比如近藤喜文执导的《侧耳倾听》;差的则是不伦不类,比如宫崎吾朗执导的《地海战记》。后者简直可以说是吉卜力历史上的污点。
比较起来,我最喜欢的一部非宫崎骏、高畑勋的吉卜力作品是望月智充执导的《听到涛声》。这种描写年轻人间微妙情愫的故事,宫崎骏、高畑勋那样的老人家是绝对拍不出来的。艺术不可能单靠模仿,鼓励年轻一辈自由发挥才能让工作室健康发展。不过现在已经太迟了。
大友克洋
在日本漫画和动画这两个领域中,大友克洋都是划时代的人物。随意在网上找一找大友克洋七十年代漫画的截图,再跟同时期的漫画(诸如《凡尔赛玫瑰》《明日之丈》)比较一下,任谁都能轻易看出两者间的不同。大友克洋的写实画风是突破性的,为日本漫画走出一条新路。至于大友克洋在动画上的成就,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基拉》了,这是第一部打入国际市场的日本动画电影。
作为一位业界顶端的动画名导,大友克洋的作品少得令人惊讶。他参与制作、担任剧本和设定的动画还是能列出一长串的,但是他自己执导的动画长片则只有《阿基拉》和《蒸汽男孩》。考虑到《蒸汽男孩》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惨败,可以说大友克洋的地位就是靠《阿基拉》这一部电影支撑起来的。
《阿基拉》确实有这样的份量。即使是三十年后的今天,《阿基拉》依然是一部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杰作。日本人执着于日本毁灭的题材,无论小说、影视、游戏何种体裁,日本都被外星人、自然灾害、战争毁灭了无数次。这大概是危机意识的体现吧。《阿基拉》正是这类题材中的佼佼者。《阿基拉》的情节很简单,几乎像是一个寓言故事:人类获得超出控制的巨大力量,最终导致自我毁灭。这部电影情节简单,美术却极为奢华。整部电影中一半时间都是在追逐、爆炸,大友克洋在毁灭美学上的能力与追求得到了完美体现。最令我难忘的场面就是巨大建筑逐渐粉碎,碎片随着爆炸四处横飞。要在真人电影中达到同样效果,至少要等到二十年后的好莱坞灾难片。此外还有众多引领时代的视觉设计,比如末世的东京,金田的摩托等等。《阿基拉》配乐同样精彩,恢弘神秘,成功渲染出末世感。为其配乐的艺能山城组在名气上比久石让、川井宪次、平泽进等常为动画电影配乐的音乐家逊色很多,但在艺术水平上不遑多让。
在我看来,大友克洋的才能主要是在美术上的,这是他在《阿基拉》后难以为继的主因。大友克洋拍短片还好说,长片就容易陷入叙事混乱。《阿基拉》的情节就有很多不明不白的地方,连阿基拉能力的由来都缺乏解释。至于《蒸汽男孩》更是从头到尾都不知所云。这也是我之前赞扬宫崎骏叙事能力的原因。除去宫崎骏等少数几位,大多数日本动画导演都有叙事能力弱的毛病。究其原因,一般来讲电影导演的创作动机是要拍出一个故事;而动画导演多是美术出身,追求的是漂亮的画面。动画制作耗时耗力,在一方面投入多了,在另一方面就难免有亏欠,这是很遗憾的事。
押井守
押井守的电影都很晦涩,不少人说这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奥。这里不妨审视下押井守有哪些思想:
首先是政治立场。押井守的电影总带有强烈的无政府主义色彩,他在电影里不遗余力地抨击权威。在他的电影中,高层权威总是官僚、腐败、低能,主人公总是向体制发出挑战。
其次是对人存在意义的反思。在他的电影中,高科技并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反而将人异化。押井守电影中的主人公常陷入自我怀疑,不确定自己的记忆、行为甚至自我本身是不是真实的。通过探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发对于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
以上两点在他的作品中反复重现,可以说是他思想的核心。但这并不是什么深刻的想法,放在今天更可以说是赛博朋克的陈词滥调了,至少没有高明到要为其牺牲叙事。
在我看来,晦涩是个严重的贬义词。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梳理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这是叙事艺术的基本功。如果容易让观众感到困惑,那一定是影片出了什么问题。押井守的电影晦涩,主要是叙事上的缺陷。 押井守号称原作粉碎机。无论原作是什么风格,到他手里全变成了押井守的风格。所谓的押井守风格,大体上像是冷硬派侦探故事,开场时会甩出一个起到线索作用的悬念,主人公为了发现真相而展开行动;主人公往往不苟言笑,可是一旦开口就像个哲学家满嘴深奥的对白;故事进展冗长缓慢,直到结尾突然真相大白,然后发生一场激烈的动作戏,最后电影戛然而止。
观众是跟随主人公的视角来观看故事的。然而押井守的主人公都是高冷神秘、符号化的人物,缺少正常人的情绪起伏,让观众难以代入。虽然押井守的电影采用了悬疑故事框架,但是并不遵循悬疑设计的起承转合手法,开头的悬念引出的好奇心有限,结尾揭露真相也不会让人感到恍然大悟。押井守电影中不乏美丽的画面,但这些画面多是抒情性的而非叙事性的,关键情节往往是靠对白讲出来的,使得电影节奏冗长。诸多问题叠加起来,电影自然晦涩难懂。
如果押井守愿意向大众妥协,他还是能拍出具有可看性的片子来的,《攻壳机动队》就是个精彩的例子。但是他太执着于自我表达了,总是要搞自己那一套。艺术家是必须要有自我表达的,否则创作千篇一律,也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同时艺术家也要懂得节制,因为艺术创作不是自娱自乐,要把信息传递给观赏者。在我看来,押井守天生是个边缘小众的艺术家,却因为日本动画的影响力误入了主流视野。
川尻善昭
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这样的导演充满雄心壮志,拍出来的电影自有一股大作的架势。川尻善昭的电影则不端架子,一眼看上去就是B级Cult片。除去一些过于血腥黄暴的内容,我非常欣赏川尻善昭的电影。他的强项就是动作场面,对镜头的把握不逊于香港、日本的动作片名导。
就拿他的代表作《兽兵卫忍风帖》来讲,全片不过一个半小时,却安排了八个能力各异的反派人物,逐一登场和主人公对打,整部电影可以说是从头打到尾。其中的刀剑战斗场面极其出色,快速凌厉,毫不拖泥带水。同时其中还有各种诡异邪魅的忍术,花样百出充满想象力。另一部杰作《吸血鬼猎人D》不但在动作戏上具有超高水准,哥特唯美的画面也是一绝,每帧截图都是一副精彩的画作。
川尻善昭的电影或许没有什么深刻的内容,但如果观众想要单纯地享受动画的乐趣,这些电影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娱乐享受,可以与《精武英雄》《新龙门客栈》《杀死比尔》《罪恶都市》等作品相媲美。
今敏
我喜欢看动画电影,但不得不承认动画电影论质论量都要比真人电影差上不少。艺术形式之间原本不分高低,但是由于人才数量、投入资源的差异,最终的成品却难免有品质上的差距。前面提到的诸多导演,包括大名鼎鼎的大友克洋、押井守,虽然在电影的某一方面独树一帜,但是整体而言存在不少问题。大友克洋有大师级的美术造诣和旺盛的想象力,但是叙事水平不及格。押井守有严肃的创作动机,对镜头有独特理解,但是容易陷入自娱自乐的故作深沉。如果一一检视情节安排、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恐怕没有几部日本动画电影能完全过关。大友克洋、押井守拍摄的真人电影都糟糕到近乎惨不忍睹,这当然有隔行如隔山的缘故,但是也能看出一旦脱离了动画圈的小众光环,这两人在导演基本功上确实有所欠缺。
接下来要讲到的今敏则是一位真正的电影天才,即便在短暂的导演生涯中只拍出了四部动画长片,其耀眼的才华依然显露无疑。若非英年早逝,我相信他的地位将可以与宫崎骏并列。
今敏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未麻的部屋》就已经显现出技法老到,这部心理悬疑片无论在悬疑的层层递进还是现实与想象的虚实结合上都做得极好,对细节的打磨令人叹服;随后的《千年女优》堪称剪辑教科书,手法高超令人眼花缭乱,电影高潮的蒙太奇简直神乎其技;《东京教父》的剧本非常漂亮,有着无数的前后呼应和喜剧转折,把一个简单的故事拍的花样百出,同时充满幽默感和人情味;最后一部《红辣椒》是今敏技法上的集大成,但是故事的新意不足,略显遗憾。
今敏的作品没有日本动画中常见的粗糙感,每一部都精雕细琢。他的电影完成度高,我每次观看都会发现新的细节。对于这一点,专业从影人员一定感受更深,《黑天鹅》《盗梦空间》等电影都有对今敏的借鉴和致敬。能够成为他人学习的范本,我想这是对艺术家创作能力最好的赞扬。
新生代导演
在经历了多年的蓬勃之后,日本动画电影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毕竟电视动画才是日本动画的主流,有能力、有资源专门拍摄动画电影的导演屈指可数。日本整体经济环境的萎靡也让动画电影显得越发奢侈,没人愿意投资。每年影院上映的动画都是新一集《精灵宝可梦》《名侦探柯南》《海贼王》,原创动画电影不见了踪影。近些年能独挑大梁的新生代导演主要有细田守和新海诚。
这两位导演的商业成绩都很亮眼,新海诚的《你的名字》更是创下了票房纪录。但是依我看来,这两位与前辈们存在不小的差距。他们欠缺的不是技术与经验,而是艺术家的个性与自觉。前面提到的动画导演们,尽管能力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都有独特的艺术气质,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而对于新一代导演,我能欣赏他们的能力,却看不出他们到底要表达什么内容。
细田守的电影从画风到故事再到主题思想都给我一种绵软的感觉。他的电影缺乏张力,全靠清新细腻的风格撑场,内容不过是些爱情、亲情的老套,看不到思想深度。新海诚比细田守小了几岁,电影内容更为狭窄,反复讲述的都是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新海诚电影里唯美的画面与空洞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仿佛是加长版的音乐录影带。
平心而论这两位都算得上是优秀的商业导演,但是曾经独树一帜、令人惊艳的日本动画电影变成了如今平庸的样子,实在令人遗憾。其实这不单是日本动画电影的问题,现在的文艺工作者都是在富裕安逸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缺少独特的人生经验。没有内容,空有表达欲望,创作出来的东西必然陷入平庸。 以上就是我对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些想法。短短一篇文章无法面面俱到,像富野由悠季、庵野秀明、渡边信一郎、汤浅政明这些以拍摄电视动画为主的导演就不展开谈了。日本动画电影给我的印象与香港电影有相似之处,都是风格与众不同、充满新意,在八九十年代取得辉煌成就,随后又逐渐低落。现如今日本动画业界存在很多问题,从业待遇低导致人才流失产能下降,少子化导致观众人群缩小,等等。作为一个普通爱好者,我能做的也就是多买几张影票和影碟,且看且珍惜。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