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谈宗教信仰


人虽然自诩理性,所作所为却多是天性使然,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就拿宗教信仰这件事来讲,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长环境,而不是理性思考。一个人来自沙特阿拉伯,几乎可以确定是伊斯兰教徒;一个希腊人,十之八九是基督徒;换成是印度人,则多半会信仰印度教。我是中国汉族人,成为无神论者,也是很自然的事。

中国近两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虽有「儒教」的称呼和儒释道三教的说法,我不认为儒家是一门宗教。儒家思想讲的是道德伦理和治国方针,是一套切实可行、讲求实际的思想方法,对来世、鬼神根本不关心。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至多算是不可知论者。再有,宗教都有排他性,未曾听说有身属多教的。中国历朝历代独尊儒术,却不干扰信佛信道,这更证明了儒家不是宗教。儒家思想深入国人骨髓,我天生的思想基调就是入世的。信不信神,于我来讲,从来不是要紧事。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主流正统思想变为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如果说儒家只是把鬼神之事置之一旁,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针锋相对,破除一切封建迷信。在我自小接受的思想教育中,连唯心主义都被坚决认定为错误,更不用提什么有神论了。

前面两点还只是大的思想背景,对我影响更直接的是长达二十年的现代科学教育。一切宗教都或多或少涉及超自然的内容,与我学习到的、工作生活中实践到的完全相抵触。宗教惯有的权威式的、不容置疑式的说法也与科学的怀疑、探索精神相违背。这更坚定了我无神论的理念。

以上种种,并不试图探讨对错,只是检明我思想的来源。中国的生长环境(主流思想和教育)使我成为了无神论者,假使我出生在沙特阿拉伯、希腊、印度,我的想法很可能会截然不同。只因为出生地点这种偶然的事情,就决定了自己一生的信仰,这不是非常荒谬可笑的吗?

信仰是精神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或至少影响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人为何诞生,活着为了什么,人死后会怎样。正因为其重要性,我们要无比谨慎小心,不要误入歧途。人是很容易犯错误的。一生当中,哪怕一次也好,要质疑一下自己惯常的思维,审视自己思想的正误。这就像去医院体检一样,是明智而有益的。有人说不要质疑信仰,这种说法错的不能再错了。烈火出真金,如果信仰是正确的,自能抵得住所有质疑;如果发现是错误的,可以及时修正,亡羊补牢。

所以,我尝试抛开成见,仔细思考一下信仰问题。我要质疑自己的无神论观点,首先就是寻找证据,看看有没有谁能证明神真的存在。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手段用来证明神的存在,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类:奇迹,理性和情感。

第一类证明,最有煽动性也是最不靠谱的,就是神明显灵的奇迹。什么医治百病,死者复活,前世记忆等等。无论是历史悠久的主流宗教,还是花样百出的新兴宗教,都喜欢搞这一套,然后宣称这证明了神存在。这类奇迹,要么只有文字记载,要么是口耳相传,没有哪个有确实的证据,多数压根就是骗人的把戏。即便通过多方见证、科学的检测,证明了这奇迹真的存在,也不能证明神的存在,因为奇迹与神之间没有确实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人会飞,他自称是神的儿子所以会飞,然后你就相信了神的存在;那么同样的,一个女人会哺乳,她自称是神为她创造了乳房,一样可以说服你相信神的存在。这类证明既违背科学,又缺乏逻辑,完全不可信。

第二类证明,是采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试图通过理性思考得出神存在的结论。想出这类证明的基本都是有基督教信仰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下面我也就直接用「上帝」这个词来替代神。
先说本体论的证明。这个证明早在中世纪就有人提出,近现代又有各种大同小异的版本,大概的意思是:

        上帝是最伟大的。
        实际存在的比不存在的更伟大。
        所以上帝存在。

这个证明最大的问题就是何为「伟大」。基督教的哲学家总是采取一种主观的态度来假想上帝,说上帝是至善至美的。「善」和「美」都是主观的想法,有恶才有善,有丑才有美,何来至善至美。如果我们相信,善和美是客观绝对的,上帝就是最完美的那一个,那么,恶与丑是从何而来呢?疾病,屠杀,灾荒,这些都是既不善也不美,全知全能至善至美的上帝为什么要创造这些丑恶?有些人搬出魔鬼的说法,说这些都是魔鬼的错,那上帝为什么允许魔鬼的存在呢?

就算把上面的矛盾搁置一旁,姑且认为人类智慧有限,理解不了上帝的伟大,这证明中的第二个前提也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实际存在的比不存在的更伟大?举例来说,现实存在的等边三角形难免会有边长的误差,我完全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个完美的、最伟大的等边三角形,比任何一个实际存在的等边三角形都更精确符合数学上的定义。我看不出来一个实际存在的等边三角形,怎么就比脑海中的三角形更伟大了。如果你说,脑海中的等边三角形,也是客观存在的,那上帝也不过是词典中的一行定义罢了。

再有一个证明是最初因。有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起因,一直追溯上去,最初的起因就是上帝。这个证明有很多毛病。首先,经过哲学与科学的研究,因果关系很可能只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没理由说世间万物都有起因。再有,假设万物确实都有起因,那上帝的起因是什么呢?上帝创造万物,那又是谁创造的上帝呢?最后,就算这个证明成立,也只能说明有一个最初因存在,这个最初因不等同与上帝,反倒更接近于宇宙诞生时的大爆炸。基督教中对上帝是有丰富的描述的,我看不出怎么通过宇宙大爆炸推导出圣经中的上帝。

还有一个类似的证明,说运动的事物总是被推动的,一定有一个最初的第一推动力。这个说法在物理学上就是错误的,运动的原因不是推动,而且物质间自然存在相互作用,比如万有引力。最后,同上一条证明相同,即使证明成立也只能说明物理现象,不能证明上帝存在。
再提一个证明,是自然法则。这个说法试图把科学与宗教相融合,说上帝设定各种自然法则,像是牛顿力学定律,以此规定世界运转。这个版本的上帝好像是个钟表匠,细心设计各个部件,让宇宙井然有序地运行。这个说法的错误在于,有规律,不等于一定有一个规律制造者。就比如说一些数学和逻辑上的定律,像是矛盾律(一个事物不能在同一方面即是又不是),这些都是靠思维就能得出来的,不需要一位上帝去特意安排。我们总结出的自然法则,是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总结,并不能反过来约束自然现象,牛顿力学定律在微观和高速情况下不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仍旧与之前的说法类似,这证明即便成立,也最多只能说明宇宙运行存在一定规律罢了。

在我看来,以上的种种说法最大的错误还是认识论上的。我相信知识是从实践中得来,单凭逻辑规律就认定一样事物必然存在是不可能的。这种纯粹靠着演绎推理的手段来证明神存在,等于是说一个人即使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只要心念一动就明白了应该信仰上帝。我无法相信这世上有哪个人是预先想出了这些奇奇怪怪的证明,随后才说服自己成了基督徒。
第三类证明,是从自身的体验出发,以情动人。要么是经历过生死巨变,要么是被自然的庄严所震撼,又或者只是幻觉和精神错乱,有人从中得到了宗教体验,然后就信了神。这种说法是率真的,我相信很多人就是为此而信教。同时也很容易看出来,这种说法是不理智的。没错,人类是十分渺小,遇到天灾人祸更发觉自身的脆弱无助。但是,相信有一个神在天上保佑我们只是一种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情感体验因人而异,有人出自内心感受信了基督教,有人出自内心感受信了佛教,有人出自内心感受信了无神论,到底谁对谁错呢?这种说法把宗教信仰变成了与穿什么衣服、晚餐吃什么相类似的问题,仅凭个人喜好,无对无错;我觉得这是对人生的不负责。说到底,这种以情动人的手段只能感动缺乏理性、意志薄弱的人。

分析了上面的种种说法之后,可以得出结论,并没有一个靠谱的证据能说服我相信神的存在。反过来讲,能不能证明神不存在呢?很遗憾地,答案也是否定的。我相信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宇宙时空无边无际,万事皆有可能,我无法妄自尊大地宣称不存在比人类高等的存在。尽管如此,我不是不可知论者,而是坚定地认为神不存在。理由很简单:不能证明存在,也不能证明不存在的事物,根本没有探讨的价值,更别提干涉我的人生了。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叫做「罗素的茶壶」。哲学家罗素说,如果声称地球和火星之间存在一个茶壶,只是因为太小了,用我们最强大的望远镜也观测不到,我们是不能证明这茶壶不存在的;如果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能否定,就把这茶壶像宗教一样灌输到人们的观念中,是完全荒谬的。还有一些出于讽刺目的虚构出来的宗教,比如信仰「隐形粉红独角兽」,声称存在一个不可见的、同时又是粉红色的超自然生物。因为不可见,所以不能证明不存在;基于宗教信念,认为它是粉红色的;这并不比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更荒唐。还有一个叫做「飞天面条神教」,声称世间万物是一个面条形状的怪物创造的,还编造了一套模仿圣经的福音书和诫条。这些好笑的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逻辑上可能的东西无穷无尽,没理由因此就把这些事物认真对待。

从辨伪存真的角度,对宗教的探讨可以到此结束了。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还应该研究一下宗教的实际作用,信仰宗教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向来是科学的主要敌人。基督教会迫害异端,封禁科学书籍,将布鲁诺处以火刑,软禁伽利略,这都是极其愚昧、丑恶的罪行。有人声称宗教与科学并无对立关系;如果只是单纯地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存在,如自然神论、泛神论那样,的确和科学并无冲突。科学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研究的是具体的现象、可验证的事实,超出范围时科学保持缄默。但是宗教从来不是这样单纯的,各种宗教总是从神的概念出发,引申出一整套关于世界的说法。当宗教坚持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只有五千年历史时,宗教与科学之间就存在鲜明的对立关系了。面对这样的对立,我真诚、坚定地选择科学。在多年的学习、工作中,我深刻理解到科学的局限性,科学理论很多时候是阶段性的归纳总结而不是绝对的真理。尽管如此,科学仍是人类手中最强大、最实用的工具。没有科学,人类只能像野兽一样生存,在残酷的自然中饥寒交迫,文明将会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既然宗教与科学相抵触,我找不到任何理由抛弃有用的科学,转而去相信不可靠的宗教。有人喜欢举例说很多著名科学家也有宗教信仰,试图以此反驳宗教与科学之间存在冲突,这是不加深思熟虑的看法。宗教的影响力是如此广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可以说文明社会中的人都信仰某一宗教,饱受宗教迫害的布鲁诺、伽利略都是天主教徒。如我一开始所说,这是环境造成的,并不是理性的结果。随着宗教在世俗生活中地位降低,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很小比例的科学家笃信宗教。最根本的,一个科学家的宗教信仰,即便他伟大如牛顿,也只代表了他个人的选择,不等同于科学的选择。

宗教与道德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道德是不是从宗教中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常有这样的人物,因为人世间丑陋的罪恶而对信仰产生疑惑,不明白为什么神会允许这样的罪恶存在;同时又在想,如果没有了神,人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作为中国人,这个问题对我来讲是很容易回答的:道德与宗教是独立的,没有宗教一样可以构建出道德体系,甚至可以说是更高等的道德体系。依赖于宗教的道德,像是无知的、需要管教的小孩,遵循道德是出于外在的推力,做好事是为了神的奖赏,不做坏事是因为畏惧神的惩罚。而中国的传统道德观,遵循道德是出于内在的动力,做好事因为它是好的,不做坏事因为它是坏的,不需要用天堂来诱惑人、用地狱来吓唬人。再有,道德和法律、政治体制一样,都需要不断改善提高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好的道德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宗教的教旨,究其本质,是不容置疑、不容改变的,否则就意味着神的话不真实、不唯一,可以随意篡改诠释。为了适应社会,宗教会违背自己原来的说法,进行宗教改革。然而即使是最有活力的宗教,比如基督教,宗教改革的步伐也远远赶不上现实生活的变化速度。如果我选择信仰宗教,也就意味着我要用几百年、上千年前的道德观来生活,这于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最后,我相信道德是律己的,而不是律他的。宗教因为坚守自己固化的道德观,所以热衷于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在历史上,宗教狂热或是其它僵化的、独断专行的道德观总是带来残忍的后果,这完全是站在了善的对立面。

宗教能给人带来心灵慰藉。很多人在经受巨大的痛苦时,用宗教来抚慰自己。各种宗教都有来世的说法,劝说信徒痛苦是暂时的,死后会永远幸福。佛教很专注于这一点,演化出一套逻辑通顺、很有说服力的理论。佛教从因果报应讲起,说今世的痛苦是弥补前世的罪孽,换来来世的幸福。这套奖惩的说法是违背我的道德观的,我相信道德是主观的、非绝对的,没有、也不需要一个神来主持公道。就算我麻痹自己,相信真的有什么超自然的存在,在冥冥之中评判一切,那评判结果也来的太迟了。我今生的苦难是切实的,如何让我接受下辈子才能挽回。就像遇到一个饥饿的人,你告诉他饿死以后就能在天堂里天天吃大餐了,这对他有什么助益呢?佛教又说生老病死都是苦,劝人舍弃欲望,想必成佛最快的方法变成植物人。这种回避痛苦的想法,同时也把快乐铲除了。我宁愿生活中有苦辣酸甜的滋味,不愿生活变成虚空。我愿积极面对痛苦,努力消除痛苦的根源,让人类不再受病痛折磨,让社会更加公正平等,而不是默默忍受,期待来世的天堂地狱、因果报应。那些不能避免的痛苦,像是与至亲至爱的生死相别,我也努力坦然接受事实,继续将来的人生,而不是用精神鸦片来镇压内心的感受。

前面的讨论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最后再说说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我的想法是,宗教对人类社会的一点点好处,已经被宗教的坏处抵消了,我希望宗教与世俗生活分离,最好在将来彻底消失掉。宗教的一点点好处是在道德与心灵慰藉上的。尽管我自己不需要宗教的指导,明白宗教式道德的副作用,但是我知道,对于很多人,宗教是学习道德和填补心灵空缺的主要途径。对于一个野蛮部落,说服他们相信神的惩罚要比劝说他们一心向善容易多了。但我相信这是暂时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越来越不需要宗教的教鞭。宗教的坏处则明显多了,反科学,僵化的道德观,前面已经讨论过了;更可怕的是制造思想冲突。宗教是排他的,唯我独尊的,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意味着有多少冲突。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当代的恐怖袭击,背后都有宗教在作祟。衡量一下利弊,道理不言自明。

除了坚定自己的信念,我能做的事是有限的。我知道劝说他人退教和拉拢他人信教一样令人讨厌,成效甚少。对于成年人,我尊重每一位的信仰。但至少留给孩子一片清白,不要人为地扎下宗教的根基,让他们长大后再自由选择。我天真而又热诚地希望,就像其它一切阻碍人类前进的陋习一样,宗教也终将被人类摈弃。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破碎迷幻的天才之作:读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

  提起外国文学,国内读者比较熟悉的主要是英法德美俄这些大国,还有邻近的日本。其它国家也不乏璀璨名著,只是很少受人关注。比如这本《佩德罗·巴拉莫》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可在国内恐怕没几个人听说过。我对墨西哥文化了解极少,要不是听说博尔赫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书极度推崇,大概率也会错过这本书。 在《私人藏书:序言集》里,博尔赫斯称「《佩德罗·巴拉莫》是西班牙语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也是所有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而马尔克斯更夸张,在《对胡安·鲁尔福的简短追忆》中他写道:「我能够背诵全书,且能倒背,不出大错。并且我还能说出每个故事在我读的那本书的哪一页上,没有一个人物的任何特点我不熟悉。」所以我是抱着非常高的期待来读这本书的。读完确实感觉不同凡响,堪称天才之作。 《佩德罗·巴拉莫》非常短,还不到十万字,份量却特别足,第一次读根本消化不过来。我想很多读者读完这本书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从头再读一遍。 这本小说的故事情节很普通,主要讲一个名叫佩德罗·巴拉莫的地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搞得民不聊生,村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整个村庄衰败成一座死城。只要了解过一点儿拉美历史或小说,对这类暴权故事不会感到陌生。《佩德罗·巴拉莫》的出色之处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极具开创性的写作手法。 一般来说,一部小说会有统一的叙事视角,比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随之会有一个或数个推进叙事的线索人物。虽然倒叙、插叙的手法很常见,但绝大多数小说还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而这本书将叙事视角、人物、时间、空间完全打乱了,感觉像是电影中的蒙太奇。 在小说一开始,「我」接受母亲的临终嘱托,回到家乡科马拉去寻找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可是读着读着,内容突然跳到一个男孩子身上,他正在想念着一个叫苏萨娜的女孩。再读几页我们会发现,这个男孩就是童年时代的佩德罗·巴拉莫。接下来笔锋一转,重新回到「我」这边,「我」在和借宿人家的房东爱杜薇海斯太太聊天,她滔滔不绝、颠三倒四地讲述着陈年往事,小说内容又变成了由她来叙述。整本书都是这样写成的,每隔几页就变成了一段貌似毫不相干的内容,仔细琢磨一下又相互关联。而且这本书不分章节,也不标注叙事者是谁,读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否则一不小心就搞糊涂了。随着对人物和事件的熟悉,越读到后面故事会越清晰,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和时空顺序,但是第一次读难免会错过或是混淆一些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