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谈港剧


说起电视剧,我平时看得最多的是美剧,偶尔也看些日剧、韩剧和英剧。至于香港电视剧,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了。可是回想年少时,能让我废寝忘食地守在电视机前的都是港剧啊。

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香港情结。八九十年代时,大陆刚开始改革开放,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流行文化总是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那时正是大陆与香港经济差距最大的时候,香港的流行文化自然像洪水一般涌入。金庸小说、双周一成、四大天王、TVB电视剧都成了一代人的回忆。

艺术水准姑且不论,单就娱乐性来讲,当年的香港电视剧完胜国产大陆剧。当国产影视还找不准定位的时候,香港早就建立起了完善的娱乐产业,影视制作、人才培养、宣传造势一应俱全。港剧分类清晰,精准针对目标观众,尤其擅长豪门剧、武侠剧、刑侦剧和职业剧。与同期的国产剧相比较,港剧中有时髦的人物、精彩的情节、激烈的动作、缠绵的爱情,难怪我当年会沉迷其中。

小时最爱看的是武侠剧。TVB把金庸每部小说都反复拍了数次,九十年代的版本构成了我对金庸的最初记忆。我看的第一部金庸剧是古天乐、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当时我还在上小学。每晚等到新闻联播结束后看上一集《神雕侠侣》成了我珍贵的童年回忆。直到现在《神雕侠侣》也是我最喜欢的金庸作品。接下来看的是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记得当时是春节期间,地方电视台三集连播,每天尽情看个痛快。吕颂贤版《笑傲江湖》和陈小春版《鹿鼎记》都是零零散散偶尔看几集,印象就比较浅了。吴启华版的《倚天屠龙记》播出较晚,当时我已经快上初中了,几乎没有完整看完过,我比较偏好马景涛版。除此之外,改编自古龙小说的《香帅传奇》《圆月弯刀》也给我留下一些印象。不过由于古龙小说风格独特,影视改编都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质量无法与金庸剧相比。

客观来说,TVB当年的武侠剧在制作上有很多不足。当时的电视剧普遍经费紧缺,布景寒酸。金庸小说波澜壮阔,场景横阔大江南北,而TVB硬生生把每一部都拍成了室内剧。TVB编剧词汇之贫乏也常被人取笑,《神雕侠侣》里古天乐张嘴闭嘴都是「混帐」「岂有此理」,令人哭笑不得。TVB武侠剧的背景音乐也很单调,多部电视剧反复重用那几首日本曲子。尽管如此,TVB拍出来的武侠剧却更有武侠味。后来大陆翻拍的数版金庸剧在投资上不知翻了多少倍,结果却不如人意。

依我看来,香港武侠剧的长处有两个方面:

一是武侠文化积淀。金庸、梁羽生都是香港作家,古龙的经典作品也都是在香港杂志连载。以邵氏电影为首的武侠片也是香港流行文化中的主流。此外还有黄玉郎、马荣成的武侠漫画。香港几代人对武侠文化耳濡目染,对武侠作品的理解和感情是远超出大陆影视人的。
二是出色的演员。香港是弹丸之地却人才济济。TVB的一大批演员,不敢说表演艺术如何精湛,但是能站在台前的无不经受过无数摸爬滚打的磨练。TVB演员的表演有套路化的嫌疑,喜怒哀乐都很夸张,但至少都很到位,要什么来什么。每次看TVB的金庸剧,我经常感慨所有角色无论大小无不尽心尽力,一些小配角的表演常令我惊艳。

推而广之,不止武侠剧,港剧的优势基本就在于通俗文化的积累和演员的勤勉。虽然港剧主题立意都很普通,人物故事也常陷入俗套,可是熟能生巧,拍出来的戏都很老成,没有大毛病。就比如师奶爱看的豪门剧,拍来拍去都是争夺家产、爱恨情仇,基本上就是为了满足普通人对富豪生活的幻想。不过拍得熟了,自成一种风格。如今大陆也开始拍什么富豪什么总裁,可是就少了港剧中的气派。可见师奶剧也不是那么容易拍的。

港剧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人情味足,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接地气。比方说,同样是刑侦剧,与美剧中高大上的干练精英相比,港剧中的警察总是有一股市井气。无论剧情多么紧张,总少不了警察在吵吵闹闹的街市吃早点宵夜的情节。警察是一种职业,警察脱下警服也是个普通人,这种桥段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

话虽如此,俗套的生命力终究有限。比起常见的主流类型,我更喜欢两部剑走偏锋的电视剧。

一部是《男亲女爱》,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情景喜剧之一。情景喜剧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物设计。只要人物设计的好,人物间相互碰撞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各种笑料自然而然就爆发出来了。《男亲女爱》中大大小小的角色都非常有趣。男主角余乐天由黄子华饰演。黄子华是脱口秀大师,幽默感自成一派,表演夸张却不失分寸,嬉笑怒骂中藏着智慧。余乐天这个角色表面上好吃懒做、油嘴滑舌、贪财好色,实则心地善良,黄子华演起来得心应手。黄子华的表演太强势,对手接不住的话整部戏就会失去平衡。而扮演女主角毛小慧的郑裕玲恰好是一位演喜剧的大高手,锋芒毫不逊色。毛小慧这个角色既有女强人精明干练的一面,也有小女人斤斤计较的一面,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两者的矛盾造成了笑点。配角们的表现也不遑多让,最突出的就是苑琼丹,她饰演的梅日仙内容非常丰富,花样层出不穷,有时简直盖过了主角。此外的奸人坚、詹士安、Apple等角色虽说难免有些脸谱化,发挥出的喜剧作用也都非常好。整部戏长达一百集,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冷场,做到善始善终,这就更加难得了。

另外一部是《我和僵尸有个约会》。TVB在香港一家独大,几乎成了香港电视的代名词。常年受到冷落的亚视其实也有不少经典作品,《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部电视剧故事奇特,天马行空,说是邪典作品也不为过。《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前后三部曲好似大杂烩,其中有身穿超短裙时尚靓丽的驱魔人,有不老不死的僵尸,有灵异鬼怪,有时空穿梭,有感人的爱情,有绚丽的打斗。我刚开始看时就觉得这部电视剧有浓浓的日本动漫味,看着看着发现了明目张胆的借鉴,比如照搬《乔乔奇妙冒险》中赌博的桥段,还有借用《星际牛仔》的插曲。《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点子,比如开酒吧的白素贞,电脑里的贞子,结局时打破第四道墙,真是难得编剧如此异想天开。三部相比较,第一部内容新颖,令我眼前一亮;第二部故事结构更复杂精彩,还有任达华的精彩演出;第三部拍摄期间主演万绮雯受伤,故事中女主长期缺席,导致剧情松散、逻辑混乱,好在最后还算是圆满收官。

前面提到的这些电视剧,距今至少有十多年了。比起曾经的火爆,港剧已经大幅度衰退。TVB的财政收入年年下滑,亚视更是惨到倒闭。说起港剧衰退的原因,不外乎内忧与外患。
说到内忧,港剧擅长的类型已经衰退了。港剧把一套旧花样翻来覆去拍了几十年,内容风格僵化,观众已经看腻了。娱乐业总是不进则退,不经过一番彻底的改革,港剧的前景只有越来越糟。更沉重的打击是人才流失,众多香港演员纷纷北上。而且香港演员青黄不接,欠缺新人,只能靠老一辈苦撑。

说到外患,现在网络发达,文化交流畅通,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想看什么看什么。面对美剧、韩剧、大陆剧的多重夹击,港剧实在无从招架。去年(2018)香港年度收视冠军是大陆剧《延禧攻略》,由此可见外来剧的强势。

这内忧外患,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钱字。如今的香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经济优势,娱乐产业自然就衰落了。比如人才流失,TVB压榨演员是出了名的,TVB的演员去了大陆薪资可以翻数倍,长此以往TVB自然留不住人。再比如与外来剧的竞争,美剧制作经费已与电影无异,大陆剧的成本也动辄数亿,相比之下港剧一穷二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出于香港情结,我期待将来依然能够看到港味佳作。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普通人无能为力。作为观众我倒是有个小建议,既然成本有限,不妨考虑短小精悍的迷你剧。近年来的一些热门美剧,如《纸牌屋》《真探》《怪奇物语》,每季都是十集左右的长度。日剧、英剧也都历来比较简短。短剧风险降低,可以尝试更新颖的内容,说不定能为港剧带来一线转机。无论如何,希望香港影视能重新振作,再创辉煌。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