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我的宅男生涯:漫画篇(一)

我很小就接触到了日本漫画,只比日本动画晚一点点而已。动画是电视台引进译制的,只要按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就可以了。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没有正规的购买、阅读日本漫画的途径。我所知的唯一一套在我童年时期出版的正版漫画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机器猫》,小时买到了几册。除此之外,我整个青少年时期所读的都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盗版漫画。直到去上海读大学,我才读到了港台出版的正版漫画,第一次将印刷精致的漫画捧在手里时真是感慨万千。这些港台漫画并没有在大陆地区发行,理论上也是有些法律问题的。真正的简体中文正版漫画直到近几年才在国内陆续出版,这时我已经留学来了法国。法国的漫画出版业相当成熟,无论哪家书店都能看到一排排的漫画书。我到法国时年纪已经不小,如果真要等到这时才接触到漫画,十有八九会视而不见。
综合以上经历,如果我是一个百分百的守法公民,恐怕根本与漫画无缘了。盗版漫画填补了我人生中本可能会出现的一段空白。盗版伤害创作者的权益,看盗版不是件荣誉的事。可是,身处在一个文化的孤岛上,压根没有消费正版的途径,只能通过盗版来弥补精神的匮乏,我认为这是可以谅解的。如果我只看被允许看的,只听被允许听的,那我根本不会知道《教父》、披头士为何物,我也不会对外国文化感兴趣,也不会出国读书,整个人生都可能因此而改变。
盗版漫画自然不会堂而皇之地在书店里贩卖,我最早看漫画是在旧书摊。旧书摊上时不时会出现《机器猫》、《龙珠》、《圣斗士星矢》等漫画。印象很深的是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这家出版社曾经出了很多漫画。这家出版社的特点是把一本漫画拆分成数册,每册都非常薄,只有寥寥数十页,大概是为了降低定价吧。这些漫画印刷质量相当不错,一度令我误以为是正版。我很多时候都光看不买,因为我年纪小,书摊老板倒也不怎么在意。等我攒够了零花钱时,偶尔也会买一本。书摊上的漫画都是七零八落的,能碰上什么只能靠运气,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记得当时有一本《龙珠》,剧情超出了我所看过的动画版的进度,当时非常想要,可惜囊中羞涩没有买,过几天再去看时已经卖掉了。升到初中之后我手头宽裕许多,遇到想买的书都是当机立断买下来。除了旧书摊,我家附近还曾有过一间动漫游戏店,出租漫画口袋书,还可以按时计费玩世嘉、索尼的游戏机。我曾那里租过几本《金田一少年事件薄》。对于小城市来讲这种店铺怕是理念太超前,没多久就倒闭了,只成了一段小插曲。我也有过和朋友互相借阅的经历,看过几本《胜负师哲也》什么的。只是身边爱看漫画的朋友太少,能借到书是件稀罕事。
回忆当初看漫画的经历,印象最深的就是挥之不去的缺憾感。漫画最通常的发表方式是在杂志上连载。漫画越受欢迎,连载的时间就越长。一部商业上成功的漫画,出个几十卷是常事。我这种东拼西凑的读书法,每部漫画都是看的七零八碎。初中时我曾尽全力收集到二十六卷《城市猎人》,达到全本(三十五卷)的四分之三,这就是我当时看的最全的一套漫画了。一套完整的故事,正看到兴头上,忽然没了下文,又或是中间空了一大段,这种体验最让人难受不过了。那些零零散散的精彩片段,有时又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幻想中完整的故事不知有多精彩。
这种情况得到扭转已经是初中快毕业时的事了。我在离家颇远的地方发现一家漫画店,里面有大量的四拼一漫画。所谓四拼一漫画,是将图片微缩,一页书里印四页漫画。这种书大小是三十二开,算一算其中的漫画是按一百二十八开印刷,比一般的口袋书还要小不少。这么小的篇幅,画面挤成一团,字也小的可怜。亏得漫画台词少,字号大,要不根本没法看。这种寒酸的印刷方式,让看漫画的体验大打折扣,好处则是便宜实惠。因为四合一,一册书里能收纳好几卷漫画。比如我最初买的《恐怖宠物店》,两册书就囊括了全部十卷漫画的内容。这样一来,我就得以在牺牲画面的情况下,以低廉的价格购入整套漫画。再有一个好处是四拼一漫画大多直接采用港台翻译,内容质量得到了保证。
初中毕业的暑假,我用百元「巨资」买了十册四拼一漫画,其中四册是总共二十八卷的《浪客剑心》,六册是总共三十八卷的《乱马1/2》。这时我刚结束三年的辛苦学业,顺利考入市里的重点高中,正是心情最好的时候,这场漫画盛宴更是锦上添花。直到那时为止,这是我看漫画看的最爽的一次,每天从早看到晚,直至搬到高中旁边的新家才全部看完。这种久旱逢甘霖般的快感,不曾经受过娱乐匮乏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古龙的《英雄无泪》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算是古龙最后一本像样子的小说。按照网上资料,《英雄无泪》出版于1979年,同年还有一本不知所云的《午夜兰花》。写《英雄无泪》时古龙刚过不惑之年,他的创意少了,可是笔力、精力都处于成熟期,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再攀高峰。只可惜命运给他来了一下狠的。古龙于1980年负伤入院,之后受健康状况的影响,创作力急剧下降,再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子的小说了。 《英雄无泪》篇幅不长,在古龙作品中算是比较中庸的一本,保持了古龙一贯的优点,同时也没能摆脱一贯的缺点。虽然难称佳作,却很能体现古龙的写作风格。 先说优点。古龙的一大特色是描写偏离主流、甚至畸形的人物,与金庸、梁羽生笔下高大上的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英雄无泪》表面上的主角是高渐飞,实际上的核心角色却是卓东来。卓东来先天残疾,不是「完整」的男人,而且母亲难产而死,双胞胎弟弟也胎死腹中,导致卓东来始终摆脱不了自卑与自责。同时他又是一个爱美、有野心、心狠手辣的人,理想与现实的对比造成他内心的矛盾,使他陷入了病态。卓东来耗费一生精力打造司马超群这个高大威武、武功盖世的英雄,司马超群像是他的弟弟、儿子、情人,更是他心中理想的投射。卓东来的人物塑造是循序渐进、层层展开的,一开始是华丽贵公子的形象,之后一步步地揭开黑暗面,使得这个虚构出来病态人物形象立体、令人信服。单凭卓东来这个人物,《英雄无泪》就值得一读。 古龙善于烘托悬疑气氛,情节发展快速流畅,在这一点上《英雄无泪》同样做的不错。《英雄无泪》开头迅速展开激烈的戏剧冲突,两大势力中一派要杀人,一派要保人,同时引出神秘的、使用一口箱子的杀手。随后的情节发展也是环环相扣,基本没有拖沓的地方。结尾谈不上多好,但大体上也把故事说圆了。 再说缺点。《英雄无泪》除了卓东来,其他角色的塑造都比较失败。 朱猛是卓东来的敌人,两人的争斗是故事主线。全书一直试图把朱猛写成一个英雄,动不动就借用旁观者的描述来印证朱猛的英雄气概。但是无论如何大碗喝酒、说话如何嚣张,朱猛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不过是一介莽夫,而且为了自己的私欲牺牲手下弟兄,与英雄两字毫不沾边。朱猛的武功和智谋都太弱了,对卓东来构不成真正的威胁,导致故事紧张感不足。 这本书的核心人物是卓东来,而占了最多篇幅的角色却是高渐飞。高渐飞是一个背景不明、性格模糊的人,在故事中像一个过客,莫名其妙地被写成了主角。看完全书后回想一下,高渐飞与整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