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管中窥世

我向来对历史小有兴趣。在读史的时候,我往往发现,同一段历史,因为立场与角度的不同,观察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作为历史的旁观者,我们俯瞰纵览,总是从全局出发,把纷扰世事都分析出个起因经过结果来。有时难免会「手里有个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来强行解释。而且能算作历史事件的,牵涉到的都是大人物,没看到哪部史书是为小人物编年纪传的。所以我会好奇,想跟亲历历史的小人物聊一聊,问问他是怎么想的。转念再一想,干嘛一说历史就想到希腊罗马、秦汉唐宋呢?我自己,当今世上的一个普通人,不就是亲历历史的小人物吗?于是乎,在这篇小文章里,我想聊聊自己是怎么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只求真实诚恳。
回顾过往,我最庆幸的就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全球各地的殖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这之前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我的亲人中有战争的亲历者,我从小受的教育也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所以我对战争还是心有余悸。比我年纪更小的下一辈人,因为离战争太遥远,恐怕不会有这么切实的感受了吧。没有稳定的社会,一切个人幸福的追求都无从谈起。真希望有生之年世界能一直和平下去。
可这世上是不存在永久的和平的,就在我安然闲适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某个角落正有人遭受战火煎熬,只是我看不到罢了。恐怖主义正是用最丑陋的方式让我看到世上的恶,原来人心中有这样的仇恨。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时我还在上小学,即使年幼无知,也隐约发觉世界慢慢变了,这之后的恐怖事件就没有断过。我去法国留学后,感受就更强烈了。2015年年初的查理周刊事件、年底的巴黎恐怖袭击,2016年尼斯恐怖袭击,让我发觉仇恨与恐怖就在身边。现在小规模的恐怖袭击已经成为日常事件了,甚至成不了什么大新闻。尽管如此,我还是乐观的,这类暴力事件并不会干扰社会整体的发展。我认为加强管制治标不治本,解决仇恨根源才能彻底消灭恐怖主义。国家、民族、宗教、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成了我非常关心的一个课题,当今世界急需找到一条和平共处之路。
如果有一天人类灭亡,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是二十世纪的焦点,近几十年来更为迫切。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都是人类自己一手造成的。如果说这两者还是温水煮青蛙,一时半会儿看不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从雾霾这件事就能直接感受到环境破坏的恶果。最近十来年,中国的雾霾问题极其严重,很多城市已经看不到蓝天了,永远是灰蒙蒙的,出门就得戴口罩。
再有就是能源问题。我从小就反复听到石油还有若干年就会耗尽的传闻。就目前来看,真正能起到替代化石燃料作用的大概只有水能和核能。前者依赖水流,破坏生态,后者则有安全隐患。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人心惶惶,给核能发展造成很大冲击。当时国内谣传碘盐能防辐射,还造成了抢盐事件。虽然有安全上的顾虑,但是长久来看,估计核能还是大势所趋。
在科技方面,对普通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互联网的普及。在我看来,互联网是可以与造纸术、印刷术相比拟的伟大发明,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我小的时候连手机都没有普及开,还在用传呼机。现如今电脑、手机甚至眼镜、手表都可以连接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交流。信息产业毋庸置疑是近二十年来最兴盛、最热门的行当。九十年代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互联网公司,谷歌、亚马逊等等成为了科技企业的巨头。苹果公司因为生产最受欢迎的互联网终端设备,即智能手机iPhone,一跃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我自己便是跟随大势,选择了几十年前闻所未闻、现在却供不应求的信息工程师职业,加入了信息科技的大军。
互联网让人能以快捷、低廉的方式获取信息,同时也造成了垃圾信息的泛滥和信息安全隐患。现在当真是娱乐至死的年代,比起用互联网获取知识,更多人是藉此关注名人的一举一动。在信息时代,所有事都容易被关注,也容易被遗忘。引导公众注意力成为了利益丰厚的产业。如何掌控信息,而不是被信息掌控,应该是所有现代人的必修课。
谈完了这些普遍话题,再说说中国特有的现象。最近三十年是中国崛起的时代,从封闭落后变为开放发达,正式转型为现代化国家。这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标志事件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如今中国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的加工厂。我刚到法国时发现超市里的很多商品都标有中国制造,颇为感慨。
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出现了众多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高房价,食品安全,医患关系,应试教育,数不胜数。一些恶性事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影响,甚至于使政府丧失了公信力。依照我的观察,这些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问题大致有三个根源:
第一是贫富差距。中国是变富了,但真正的财富只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中国各城市发展相差太大,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完全像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即便是在北上广深这些花团锦簇的国际大都市,上层与底层的差距也是惊心动魄的。高楼大厦耸立云霄,而那些修建高楼大厦的农民工却饥寒交迫,可能连应得的工资都拿不到。因为要争夺资源,所以要铁了心往大城市挤,大城市再糟糕总归对未来有个念想,小地方根本看不到未来。在这一过程中,就有了各种悲欢离合、人间惨剧。最可怜的就是留守儿童,中国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
第二是法制不健全。在光鲜的表皮下,中国还是守旧落后的人情社会。立法不健全,执法不到位、不透明,充斥官僚腐败,老百姓不懂法也不信法。恶劣事件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得不到正确合理的处理。因为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捷,一桩案子很容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旦处理不当就使得人们更加丧失对法制的信心。
第三是与传统文化的割裂。经历过二十世纪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国人在文化上与过去几千年的传统割裂开来了。传统这东西好处坏处都有,在转折期免去过往的桎梏未必就是坏事。但是,人民总要有一套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样社会才有好的风气。中国人是世俗的,本来就不信宗教,再没有了对传统道德的敬畏,结果就是清一水的入世务实、争名逐利。假使整个民族都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牺牲小我为国为民的精神,将来如何不言而喻。
以上就是我对过去三十年社会各方面的一些看法。我自认是个小人物,未曾妄想能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只是随波逐流。不过,所谓社会,所谓人民,终究是一个个人。如果每个人都能施加自己那一点点微小的力量,最终就能推动历史的车轮。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豆瓣阅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写作网站中的清流 在青春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我怀揣着纯真的文学梦想,打算为自己的文字寻找一个理想的归宿。不矫情了,简单说来就是攒了几篇伤春悲秋的文章,想要找个地方发文。身为计算机专业人士,第一反应当然是搭建个人网站。不过博客早就退流行了,连大公司的博客平台都撑不下去,个人网站更没有流量,所以我还是想要发到大网站去。大陆热门的写作网站主要分成两类: 一是起点、晋江这类网络小说网站,主流题材是修仙、穿越,要把读者当大爷伺候,爆肝日更才有人气,停更还要跟读者写请假条; 二是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这类自媒体平台,热门文章基本都是「震惊!XX居然是XX!?」「你不知道的十大XX!!」「十个看完,九个都哭了的XXX」。 不用想也知道我与这些网站水土不服。正当我灰心丧气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豆瓣阅读,立马眼前一亮! 豆瓣阅读是一个电子阅读平台,作者可以出版自己的原创电子书。不要担心不懂电子书制作,作者只要投稿就好,网站有专门的编辑负责审稿,还有美工帮忙做封面。作者还可以开专栏,付费订阅制,连载完结后可以直接作为电子书出版。 豆瓣阅读一开始主要推广两三万字的中篇小说,包括幻想、悬疑、文艺、历史等类型,同时也有不少散文专栏。豆瓣阅读定期举办征文大赛,不仅有奖金拿,还有机会出版纸质书和售卖影视版权。 要知道,大陆盗版非常猖獗,读者根本没有电子阅读付费的习惯。豆瓣阅读逆潮流而行,我相信他们一开始时是真心想要开拓市场,挖掘作者。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当年的豆瓣阅读真算的上是一股清流了。 我当机立断开了专栏,感觉自己就要出书成名了,想想还有些小兴奋呢! 埋葬文字的坟墓 可惜好景不长,我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咦?我的专栏怎么没人看? 何止我的专栏没人看,是整个网站都没几个读者啊!豆瓣阅读是一个典型的作者比读者多的网站。现在打开豆瓣阅读首页,还用大字标着「XX位作者正在豆瓣阅读写作」。当年好像两三万人,现在作者已经超过十二万了。请问,这么多人都忙着写作,做着赚钱成名的美梦,读者又在哪里? 表面上看,豆瓣阅读背靠着豆瓣这座大山,应该不愁没用户。然而豆瓣用户群体是割裂开的,记录书影音的,混豆瓣小组的,在豆瓣阅读码字的,根本不是同一群人。而且豆瓣不知脑子搭错了哪根筋,好像还嫌用户不够分裂,连APP都分成了好几个。 总而言之,豆瓣阅读超级冷清,连首页热推的作品都没几个人看。在豆瓣阅读出电子书,只有在新书首月免费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