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贵族时代的挽歌:读朱塞佩·兰佩杜萨的《豹》

 

兰佩杜萨是位文学史上的异类,我在哈维尔·马里亚斯的《写作人:天才的怪癖与死亡》一书中读到他的生平后,才对这本《豹》起了兴趣。这位意大利亲王身前从来没有以作家自居,直到去世前三年才开始写作,一生中只写了这么一本小说。而且这本书曾遭到两家出版社拒绝,等到他去世一年后才出版。《豹》出版后迅速走红,不仅成了当年的畅销书,由此改编的电影还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可惜兰佩杜萨没能亲眼看到《豹》的成功。

这本书出版于一九五八年,其内容、形式和审美趣味都非常复古,如同十九世纪经典小说的复刻。《豹》以十九世纪中叶意大利统一运动为背景,通过一个西西里贵族家庭的变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和传统贵族阶级的衰败。标题「豹」是指这个家族的徽章,事实上也正是兰佩杜萨自家的徽章,男主角堂法布里契奥是以作者的曾祖父为原型的。

贵族衰败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十九世纪经典小说中的常见题材,书中不少桥段都令我感到似曾相识。比如说前半本书中的核心情节,亲王堂法布里契奥为了外甥唐克雷迪的前程,无视自己女儿对表兄的倾心,支持唐克雷迪与暴发户的女儿结婚。没落贵族与暴发户通婚,婚姻成了金钱与地位的交易,这不简直是《高老头》的翻版吗?书中暴发户市长的发言放在《人间喜剧》里毫不违和:

「我不是个不通世故的人,现在来谈谈我的打算。本来用不着提我给女儿的嫁妆,因为她是我的心肝,我的宝贝。没有别的人可以继承我的财产,我的就是她的。不过,让年轻人知道他们立刻可以支配的财产,也合乎情理。婚约中将写明我给女儿塞泰索利封地,有六百四十四萨尔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千零十公顷,都种着谷物,土质是上好的:松软、肥沃;还有基比尔多尔切的一百八十萨尔玛葡萄园和橄榄园。结婚的那天,我将给新郎二十个帆布口袋,每袋装着一万金币。而我自己手里只留一根拐杖。」

书中对贵族生活的描写也让我联想到古典名著。比如说第三章写堂法布里契奥在领地打猎,第六章写贵族舞会,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了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小说中的相似段落。书中从庄园宅邸、饮食起居到衣装打扮、行为举止,对贵族生活的描述细致入微、面面俱到。若非祖上阔过,实在写不出那些细节。从这点来看,《豹》倒是有点像《红楼梦》了。

比方说亲王家的瓷砖:「女人们缓缓地站起身,她们的裙子前后轻轻摆动,使乳白色底子的瓷砖上逐渐显露出裸露的神话人物来。其中唯有安德洛墨达仍然被还没做完额外祈祷的彼罗内神父的长袍遮掩着,使她有好一阵子望不见飞翔于海浪之上、正赶来搭救她、亲吻她的银色的帕修斯。天花板上画的众神又神气起来。只见云烟氤氲,半人半鱼的海神和林中仙女的行列,在覆盆子和仙客来的簇拥下,从山峦,从海洋,一起拥向变形的孔卡多罗平原,歌颂萨利纳家族的荣耀。他们显得喜气洋洋,竟然对最简单的透视原则弃而不顾。那叱咤风云的神中之王朱庇特,那双眉紧锁的战神,那惹人爱怜的维纳斯,这些高级的神,行走在品位低微的诸神之前,服服帖帖地捧着天蓝色的豹盾。他们明白,在剩下的二十三个半小时内,也就是现在,又可以在府邸里为所欲为了。壁画上的猕猴重又向白鹦鹉做起鬼脸。」

餐桌上的摆设:「那张长长的餐桌上,放着一只有十二个分支的著名枝形镀金烛台,烛光闪闪,把餐桌照得豁亮。这十二个分支的大烛台是迪耶戈的祖父在结束担任驻马德里大使时,西班牙的朝廷赠送的。烛台的高高底座由闪闪发亮的金属做成,上面交错地立着六个力士像和六个女人像,每个像的头顶是一根镀金的银柱,顶端被十二支点燃的蜡烛所环绕。金银匠以娴熟的技艺,诙谐地表现了人物的形象:在重负压顶下,男子们旁若无事、神态自若;而女士们,虽然姿态优雅,神情却疲惫不堪。这是十二个技巧高超的艺术品。」

宴席上的甜点:「朗姆酒冻糕大得吓人,形如城堡,四周有立柱和护墙支撑着。堡墙光洁而平滑,令人无法攀登,四周嵌以红色的樱桃和绿色的阿月浑子做守卫部队;它是透明的、颤悠悠的,匙子令人惊奇地很容易就插了进去。当琥珀色的城堡到了最后一个动手的十六岁的弗朗切斯科·保罗面前时,就只剩下炮击以后的平坡和大堆的废墟了。」

这本书文笔绚烂华丽,每一处描写都不放松,能看出作者的功力精深,没有一点处女作的稚嫩。兰佩杜萨是个书痴,通晓多门外语,博览群书,难怪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不过诚实地说,我赞叹作者的本事,读到后面却也对繁复的文字稍微有些生厌。说到底这也是古典小说的风格,如果你喜欢雨果小说中连篇累牍的描写,这本书肯定会让你满足。写作风格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我就不多谈了。单从阅读体验来讲,这本书有几处令我不太满意。

这本书的结构比较散漫。全书共八章,前四章以唐克雷迪的婚恋为线索,内容相对连贯。第五章写配角彼罗内神父返乡,此章写西西里贫穷乡村生活,与前几章贵族生活的奢靡形成对比。这章单独来看写得很好,可是全书不过十来万字,这段插曲难免有些结外生枝之感。第六章写一场舞会,像是从一本更长的小说中截取的片段。第七章一下子跳到二十年后,写亲王堂法布里契奥的去世。最后一章又跳了将近三十年,写家族中三位老小姐的晚年。如果《豹》是《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史诗,最后这两章作为后日谈倒是未尝不可。可对于篇幅较短的小说而言,这种设计就有点头重脚轻、不伦不类,好像三个小时长的史诗电影刚播了半小时的开头就突然跳到大结局了。

我对结局不以为然,也是因为没有对人物积累太多的情感。这本书中大部分角色都是扁平的,可以用一句肤浅的话概括,无外乎是野心勃勃的花花公子、一网情深的贵族少女、美貌多金的暴发户女儿等等。唯一有深度的角色是男主角堂法布里契奥,但是作者对他过于偏爱了,既是怀念先人同时也带入了自我,总爱写他如何高大魁梧风度翩翩(甚至莫名其妙地给他写了一场出浴戏),还为他的好色和懦弱找借口,令我无法喜欢这个角色。

这本书自从出版就引起不少争议,有人批评作者反对意大利统一,有人批评其对无产阶级的污蔑。我觉得这本书的政治性并不强,没什么深刻的观点,无非是遗老遗少那套对往昔的留恋,再加上一点虚无主义。其实这本书最突出的主题是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书中主人公异乎常理的性欲(书中多处露骨地描写他对外甥未婚妻的欲望),正是死亡焦虑的体现。作者经历了家族没落,又年老体衰,写完此书不久后就去世,自然会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念和面对人生终点的百感交集。我现在很难欣赏书中的暮气沉沉,也许年老时重读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吧。

对于这样一本二战后写出来的十九世纪风格小说,我很难评判其文学意义。对比同时期福克纳、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作品还有法国新小说,也许逆潮流而行也是一种特色吧。最后再提一点,意大利建国的历史颇为复杂,作者大概默认意大利读者对此非常熟悉,没有在书中作出详细解释,可对外国读者来说就造成了不少阅读困难。推荐在读这本书之前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否则容易一头雾水。

(译文摘自费慧茹、艾敏译本)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小说】决心(五)(全文完)

  莉亚沉吟了一会儿,随后开始讲她过去和安托万的事。玲知道莉亚完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莉亚这么做是出于对玲的同情,大概是同病相怜吧。 莉亚和安托万是大学同学,他们在学生时代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就同居了。同居大半年后,有一天安托万突然不见了,好久没回家。莉亚跟安托万的母亲通电话,才知道自己被抛弃了,安托万和别的女孩在一起了。莉亚一开始最主要感觉还不是伤心或者愤怒,而是迷惑不解。他们谈了几年恋爱,关系一直很稳定,安托万走之前也没跟莉亚争吵过。他这次出走肯定酝酿很久了,他当初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莉亚一起生活的呢?过了三个月,安托万和另外那个女孩分手了,又想要跟莉亚复合。莉亚挣扎一段时间后同意了。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莉亚不会跟安托万复合。但当年莉亚太年轻,这是她的第一段长期恋爱,她太缺乏经验。即便被伤害了,她依然留恋这段感情,所以才轻易原谅了安托万。她相信了安托万的说辞,相信他只是年轻不懂事,没准备好面对成熟的恋情,太早同居让他不知所措,所以他一时冲动犯下了错误。 后来他们结婚了,有了斯万。安托万是个尽责的父亲,把斯万照顾的很好。在莉亚看来,当初被抛弃只是爱情路上的一段小挫折,他们会永远在一起。没想到在斯万五岁时,莉亚发现安托万出轨了,他在出差时跟年轻女同事发生了关系。之后是漫长又折磨人的哭闹、争吵、婚姻咨询、离婚、财产分割、抚养协议,莉亚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累。 这么多年过去,莉亚已经放下了过往的恩怨。她很高兴安托万和玲在一起,她一度以为安托万终于成熟了。可惜很显然,他并没有。 听了莉亚的故事,玲受了沉重的一击。原来安托万是个惯犯。 莉亚和玲一起探讨安托万的性格。对莉亚来说,要抨击安托万是很容易的,但她不想将他简单地归类为坏人。莉亚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安托万的动机,因为安托万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他当初并不想离婚,他说依然爱莉亚,但终究还是出轨了。他背叛玲,同样也只是给出一些泛泛的理由。莉亚觉得,说到底,一个人出轨的理由有两个:他想这么做,他允许自己这么做。 他想这么做,因为他追求即时的满足、短暂的快感。他的心里有一个洞,这个洞永远都填不满。莉亚相信他当初并不想离婚,他现在也不想跟玲分手。一夜情、网络交友、色情网站提供的都是肤浅的性刺激,他不是要寻找一个新情人来取代旧伴侣。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当他理性思考时,他知道合理、有利的选择是维持一段持久的关系。但他并不总是理...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