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读肯·福莱特的《针眼》


这本书是典型的通俗惊悚小说,情节非常套路化,基本上每章扫两眼就知道这章要写什么、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读完感觉这是本可以批量生产的商业作品,看不到任何作者本人的特色。

故事主干线索是二战时同盟国将要登陆诺曼底,反攻德国。同盟国设置了虚假的部队来迷惑德国,企图混淆登陆地点。这一重要情报被德国间谍「针眼」发现了,他取得情报后打算逃回德国,遭到了英国情报局的追捕。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追捕间谍。诺曼底登陆这份情报只是个「麦高芬」,换成其它事情(政治机密、秘密武器、藏宝图)对故事毫无影响。作者刻意引入了丘吉尔、希特勒等历史人物,以此渲染这个麦高芬的重要性。但是故事中间谍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这份情报,希特勒以及众多纳粹将领居然把如此重大决定完全押宝在一个间谍身上,这种夸大其词过于荒谬。

间谍「针眼」是全书的核心人物,作者一开始就让他杀了一个与主线故事毫不相干的女角色(她主动向间谍投怀送抱,正好撞到间谍在发电报),以此描绘针眼的心冷手辣和他的性吸引力(作者反复描写他高大英俊、孔武有力)。顺带一提,本书中有数段无意义的性描写,纯粹是用来吸引读者,对故事发展没有作用。

作者常常直接描述针眼的思考过程,以此渲染他性格多么冷静,思维多么缜密。但是针眼在书中杀人太多了,几乎是一个杀人狂,做事一点都不谨慎。就拿开场第一段谋杀来说,他作为一个租客在自己的房间里杀死了房东,至少有三个房客熟悉他的长相,他居然以为因为自己用了假身份就高枕无忧了。这无疑是他犯下的致命错误,之后英国官方正是利用这个案子找到他的。

接下来另外一个德国间谍向他传递消息,告知德国指派他调查军事情报以及与德军潜艇(潜艇是逃回德国的手段)的联络方式。这个工具人完成任务后被针眼杀死。此时针眼已经知道这个间谍被英国监控,这次杀人又是不谨慎的行为。

之后针眼如同儿戏一般乘着一艘小船潜入了军事禁区,作者的借口是陆上交通被戒严,但是水路没有监察。针眼取得情报、拍摄照片后,遇到五个持枪的巡逻兵,只用了一把匕首就把五个人全都杀死了。如果英国军方真的如此松懈,这个情报还称得上机密吗?这点姑且放作者一码,更大的硬伤是,针眼居然没有立即向德国发电报传递消息,而是觉得亲自把胶卷带回德国。要知道,这时他已经杀了七个人,其中五个还是在军队禁区巡逻的军人,他实在太没有紧张感了。

针眼逃离现场,乘坐火车回伦敦。在火车上他遇到了英国情报局埋伏的线人。这个线人毫无意外地也被针眼干掉了。针眼继续逃跑,一路上被数人目击,最后打算乘船离开时遭遇风暴,漂流到一个叫「风暴岛」的小岛上。

在风暴岛上居住着一对夫妻,他们的儿子,还有一个老人。小说一开头就描写了这对夫妻,给读者的感觉是其中的妻子将会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作者的意图是安排她与针眼相爱,写一段畸恋。但是这时已经是小说的后半段了,剩余的篇幅不多了,按照之前的叙事节奏,这段恋情能占用的笔墨十分有限。这个女角色毫无人物塑造可言,她因为丈夫残疾,夫妻生活不和谐,寂寞难耐,搭救了落难的针眼后很快就主动地投怀送抱。针眼不顾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在家,并没有拒绝她,再次显露出他的粗心大意。

丈夫因为嫉妒和谨慎发现了针眼身上的胶卷和照片,把针眼带到野外。这段情节在逻辑上也有问题,如果丈夫发现了针眼是被通缉的间谍,他为什么不先在暗中发电报通知政府?他把针眼带到野外想做什么?针眼住在他家里,想对付针眼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吗,比如在夜里趁他睡觉时制服他?针眼杀死了这个丈夫,负伤回到家,又和这个妻子发生关系。针眼处在负伤状态(按常理说刚遇到海难应该半死不活),居然还有这样强的欲望,而这个妻子毫不在乎家庭,也实在是心大。两人之间纯粹是动物发情式的性关系,这段描写没有任何浪漫可言。

因为丈夫一直没有回来,妻子最终发现了真相,逃到老人(也被针眼杀了)的家,发送电报求救。因为风暴岛是一座孤岛,针眼此时实际上已经插翅难逃了。故事结尾处妻子与针眼展开了激烈的对峙,针眼最后关头爬悬崖赶往潜艇时被她用石头砸下悬崖摔死了。这个杀人无数的间谍就这样被一个弱女子干掉了。

故事到此结束,但是我几乎省略掉了一半情节,就是英国情报局怎样追捕针眼。小说中安排了两个正面人物,大概是为了一文一武、性格互补,但这两个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是完全重复的,合并成一个角色也没什么影响。因为针眼一路上一直杀人、被目击,追捕针眼并不是多费脑子的事,事实上我对这两个正面人物基本没什么印象。这两个人从头到尾没有与针眼正面对质,好比一部电影中正反派从没见过面,这种设计很损害追捕的紧张感。作者生硬地安排了一段情节,让正方的一员曾在过去与针眼见过一面,探讨过古建筑,这段情节非常突兀,基本是硬加上去的。

看完全书,我很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当年会畅销。这本书节奏很快,故事一直保持悬念,还时不时插入几段暴力和性描写刺激读者。但是简单地分析过后,不难意识到这是本纯粹的商业通俗小说,没有什么原创性,只是把套路运用的很熟练罢了。这种书就是纯粹的消遣,读一百本与读一本没什么区别。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黑暗的宇宙:读刘慈欣的《三体全集》

第一次读《三体》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三体》在科幻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不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我读完第一本后印象一般,就没继续读下去。转眼十年过去,《三体》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俨然成为新世纪头二十年里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说。不仅国内互联网总提到《三体》,身边的外国朋友中也不乏《三体》书迷,搞得没读完全书的我似乎成了异类。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维打击」,我终于花了一个星期,把三部曲从头到尾看完了。 三体 简单来说,三体系列讲的是地球与外星之间的星际战争。这题材算得上复古,《三体》的内容与风格都让人联想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书中的外星人来自太阳系四光年之外的三体世界,这里有三个「太阳」。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也正是这套书标题的由来。现在已知三体问题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三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没有规律,这给三体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过于靠近或过于远离太阳都是致命的,三体文明被毁灭了无数次,还有彻底坠入太阳的潜在危险。小说中借由电子游戏的形式,模拟了三体文明反复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虽然听上去很复杂,其实不过是在说:外星人处于水深火热中,有强烈的移民外星的意愿。把三体问题换成其它危机,比如太阳衰败,这个故事同样成立。直到有一天,三体星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号,发现地球是宜居星球,决定侵略地球。 考虑到三体人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而且拥有远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寻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动地监听信号。能不能收到外星信号纯属偶然,而且按照书中的宇宙观,这信号很可能具有欺骗性,回复信号要冒非常大的风险。太阳系是距离三体世界最近的恒星系统,没理由不主动勘测。对比一下,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发星,也就是小说中三体世界的原型,已经在科幻作品中被觊觎无数次了,三体人没理由从未关心过自己的邻居。 以三体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达地球。经过漫长的450年,没准到时候地球科技已经超过三体人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三体人制造了「智子」来封锁地球科技发展。 智子是小说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设定,也为后来两部埋下伏笔。智子是一颗高维空间的质子,在二维空间展开后雕刻成智能计算机。按照书中的说法,从高维降到低维会「变大」(不妨想象一瓶墨水,变成二维——涂在纸上——会拥有庞大的面积)。一颗质子从九维降到二维,其面积足以包覆整...

【小说】决心(五)(全文完)

  莉亚沉吟了一会儿,随后开始讲她过去和安托万的事。玲知道莉亚完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莉亚这么做是出于对玲的同情,大概是同病相怜吧。 莉亚和安托万是大学同学,他们在学生时代谈恋爱,大学毕业后就同居了。同居大半年后,有一天安托万突然不见了,好久没回家。莉亚跟安托万的母亲通电话,才知道自己被抛弃了,安托万和别的女孩在一起了。莉亚一开始最主要感觉还不是伤心或者愤怒,而是迷惑不解。他们谈了几年恋爱,关系一直很稳定,安托万走之前也没跟莉亚争吵过。他这次出走肯定酝酿很久了,他当初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莉亚一起生活的呢?过了三个月,安托万和另外那个女孩分手了,又想要跟莉亚复合。莉亚挣扎一段时间后同意了。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莉亚不会跟安托万复合。但当年莉亚太年轻,这是她的第一段长期恋爱,她太缺乏经验。即便被伤害了,她依然留恋这段感情,所以才轻易原谅了安托万。她相信了安托万的说辞,相信他只是年轻不懂事,没准备好面对成熟的恋情,太早同居让他不知所措,所以他一时冲动犯下了错误。 后来他们结婚了,有了斯万。安托万是个尽责的父亲,把斯万照顾的很好。在莉亚看来,当初被抛弃只是爱情路上的一段小挫折,他们会永远在一起。没想到在斯万五岁时,莉亚发现安托万出轨了,他在出差时跟年轻女同事发生了关系。之后是漫长又折磨人的哭闹、争吵、婚姻咨询、离婚、财产分割、抚养协议,莉亚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累。 这么多年过去,莉亚已经放下了过往的恩怨。她很高兴安托万和玲在一起,她一度以为安托万终于成熟了。可惜很显然,他并没有。 听了莉亚的故事,玲受了沉重的一击。原来安托万是个惯犯。 莉亚和玲一起探讨安托万的性格。对莉亚来说,要抨击安托万是很容易的,但她不想将他简单地归类为坏人。莉亚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安托万的动机,因为安托万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来。他当初并不想离婚,他说依然爱莉亚,但终究还是出轨了。他背叛玲,同样也只是给出一些泛泛的理由。莉亚觉得,说到底,一个人出轨的理由有两个:他想这么做,他允许自己这么做。 他想这么做,因为他追求即时的满足、短暂的快感。他的心里有一个洞,这个洞永远都填不满。莉亚相信他当初并不想离婚,他现在也不想跟玲分手。一夜情、网络交友、色情网站提供的都是肤浅的性刺激,他不是要寻找一个新情人来取代旧伴侣。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当他理性思考时,他知道合理、有利的选择是维持一段持久的关系。但他并不总是理...

读冰临神下的《死人经》

武侠小说衰落已久,老一辈武侠名家「金古梁温黄」中四位已经作古,硕果仅存的温瑞安也好多年没出过新书了。名噪一时的「大陆新武侠」同样归于平淡,成了明日黄花。在一片萧条的环境下,每当在网上聊起武侠,我总能看到有人提起《死人经》,称赞其为近年来罕有的武侠佳作。我起了好奇心,花大概一周的时间读完了《死人经》的第一卷《杀手少年》,聊聊想法。 这本书开头部分写的一般,主角惨遭灭门报仇雪恨这种故事实在太老套了。而且文字很平淡,人物对话写的尤其不好。写对话很考验作者的笔力,说什么话、怎么说话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死人经》里人物讲话差不多都是一个调调,而且偏书面语,给人感觉有点不自然。戏剧性强烈的地方、角色们互撂狠话时还成,日常对话就有些别扭。 很快地,这本书出色的情节就挽回文字上的那些小缺点了。主角被强盗掳走、卖到仇家金鹏堡里当奴隶,这时好戏才正式上演。主角在石堡里命悬一线,时刻处于危机之中,又处心积虑报仇,这段无论情节、风格、手法,明显是借鉴古龙的《白玉老虎》,专门培养杀手的金鹏堡几乎就是唐门的翻版。如同《白玉老虎》一样,《死人经》成功地渲染出压抑紧张的氛围,让读者时刻为着主角的将来提心吊胆。复仇故事讲究先抑后扬,主角前期越惨,后期复仇才越痛快。主角每天扛死尸,受虐待,自身无比弱小,处在石堡最底层,在绝望中拼命挣扎。主角陷害遥奴走火入魔、暗杀认识自己真实身份的杀手,随后被雪娘挟持,被设下三年内走火入魔的死亡期限,这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起,写的特别好。读到这里,很惊讶于作者情节编排的老练,逐日连载的网络小说能维持这样稳定的质量真的很难得。雪娘教主角武功,让他和石堡千金上官如比武,这段明显是化用自《鹿鼎记》。主角落悬崖、奇遇大鹏鸟获得武功秘籍这段勉强算是俗而有力吧,武侠小说的主人公总是难逃落悬崖的命运。之后盗宝这段把之前的种种戏剧冲突一起引爆,处理的干净利落。 主角当上杀手学徒之后,故事陡然一变。虽说主角仍处在危机之中,却由被动转向主动。之前是受命运摆布,想放弃复仇也逃不掉,这时却开始主动出击了。主角从当初只有一腔愤恨的少年彻底转变成了冷静、聪明、阴狠毒辣的杀手。杀手学徒乱战这段写的很好,一群十余岁的少年间的血腥杀戮让人想到了《蝇王》。同时荷女这个角色开始登上前台,从配角变为两大女主角之一。荷女冷静沉着,办事滴水不漏,对主角衷心耿耿,几乎就是主角的女版化身。两人合练死人经...